图为全国模范调解员马泽军向“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摄影:王东
中国西藏网讯 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活动22日在昆明启动。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镇小围埂村,全国模范调解员马泽军向“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验。
马泽军2000年参加工作,2006年被录用为公务员,2010年4月被任命为巍山县司法局永建司法所所长至今。马泽军始终以普及法律、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共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多件,其中预防民转刑案件60起,化解群体性事件54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
图为全国模范调解员马泽军。摄影:王东
作为基层司法所所长,马泽军通过努力学习,锤炼出了业务素质过硬的基层调解本领,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在工作中将调解与普法相结合,探索“调解+普法”模式,达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复杂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和“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马泽军注重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2015年7月,中铁一局项目部在大临铁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车辆过往频繁,导致路基下沉,致使辖区内10多户农户的房子不同程度损坏。村民多次到项目部反映情况无果,于7月21日组织村民20余人将道路阻断,不允许车辆和行人过往。
得知消息后,马泽军即刻赶往现场查看,村民们手持锄头、棍棒等与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对峙。眼看矛盾一触即发,马泽军立即冲上前,劝说村民放下棍棒,坐下来协商,但村民们情绪十分激动,表示只要项目部拿出钱来赔偿,就让他们通过。
随后,他将村民代表叫到一边,与他们在路边坐下拉起家常,告知他们堵路是最不理智的处理方式。他还实地查看了房屋、道路的损害程度,将国家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告知村民,就地进行劝说和普法。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村民们最终同意先将路让开,但坚持要求施工方赔偿他们房屋的损失,马泽军当场表态一定努力为他们合理解决此事。
事后,经积极和各方协调,最终在2019年施工方和三岔河村的村民达成了房屋、路面的赔偿协议,一场剑拔弩张的矛盾纠纷就此化解,双方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马泽军善于融合法、理、情开展调解。一天,司法所的办公室来了一个脸色极差的年轻人,马泽军凭经验判断这是一名吸毒人员。果不其然,这个年仅16岁的年轻人段某在一次公安机关开展的抓捕行动中,因不想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就将弹簧吞服到肚子里,导致弹簧留在体内不能取出引发感染,公安机关只能作出社区戒毒的决定。
之后,段某的感染越来越严重,再不进行手术的话将会威胁生命。但是其父已故,母亲改嫁,家里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他,他便找到司法所请求帮助。
了解情况后,马泽军立即联系村委会找到了段某的母亲,但是段某的母亲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改嫁,而且没有经济能力也不愿意照顾儿子,马泽军随即向段某的母亲开展法律宣传,告知她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但是其母听不进去,再次拒绝。马泽军没有放弃,继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段母,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段母答应照顾段某,并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段某完成手术,同时也找回了缺失的亲情。事后,马泽军还协调民政部门对他家进行救济。段某在多个部门及母亲的帮助下成功戒掉毒瘾,走向新的人生道路。
开展人民调解工作10余年,马泽军早已融入群众中,他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他,“有事找老马,有困难找老马”成了当地村民的口头禅。(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