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行藏西 看阿里】援藏医生边晨峰:听到那声“扎西德勒”

发布时间: 2024-08-27 16:00: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2024年是全国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响应号召,来到西藏,扎根在西藏,奉献在西藏。边晨峰是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副主任,作为河北省第十批援藏专业技术人员于2022年7月赴阿里地区日土县开始为期三年的医疗救治支援工作。期间任日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主管急诊科、疫情防控、院感防控等工作,兼任急诊科主任。近日,边晨峰接受中国西藏网专访,分享了他的援藏故事。


图为边晨峰日常出诊

  转眼,援藏工作过去一半多了,回忆这段时间,酸甜苦辣,一些场景历历在目,永远难以忘怀。有初到西藏的水土不服,开展工作的艰辛,但也有取得成绩的喜悦。

  “我愿意去!”

  2022年5月下旬,天气逐渐变暖。在科室忙碌一天准备下班时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是人力资源部主任:“医院接到市卫健委任务,要求我院派出一名优秀医疗专家到西藏阿里地区援藏三年,希望你能认真考虑,积极参加。”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有些不知所措的,毕竟是高原,环境恶劣,氧气稀薄。西藏是“世界屋脊”,阿里地区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但我曾经服兵役3年,军人“服从命令”的责任使命感让我将这些顾虑抛到脑后。作为一名从医20多年的老工作者,我责无旁贷。短暂犹豫后,我回复主任:“我愿意去!”


图为边晨峰在急诊进行救治工作

  一人援藏,一家援藏

  决定参加援藏工作后,我也跟母亲商量过。她说:“作为母亲来讲,我不希望你去,但你是一名老同志,组织需要你,就认认真真去做好,不要辜负组织对你的期望!”说罢,她便扭身抹起了眼泪。当时我的心里也是很难受,母亲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也不太好,我有些放心不下。我爱人却非常支持我,她说:“去吧,能有这样的经历也是人生中的一次历练,孩子和老人不用担心,有我呢!”

  小儿子拉着我让我陪他玩,我当时眼泪就淌下来了,说:“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好长时间才能回来,要是想爸爸怎么办呢?”他说:“我听话,不捣乱,跟爸爸视频!等爸爸回来!”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我回来时也就该上三年级了吧。大儿子倒是还好,上初三懂事了,一直说:“去吧,我要吃牦牛肉,不管怎样都得带回来牦牛肉。”

  下马威来了

  2022年7月18日,这一天我终生难忘。医院的同事为我送行,那来自心底的关心和拥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他们叮嘱着我,让我保重身体,好好工作,医院是一个大家庭,一定做好各方面保障工作。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向我挥手送行,我再也忍不住了,钻进车里泪如雨下。

  2022年7月21日11:30,我在阿里昆莎机场降落。在去往阿里地区的路上,我看到宽广辽阔的高原,壮丽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奇峰怪石,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又经过2个小时车程后,我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日土县。将物品搬进宿舍后,要命的高原反应来了。我头胀得厉害,喘不上气来,心慌心悸,感觉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甲床、嘴唇都呈现深紫色,真是太难受了。阿里地区不愧是“世界屋脊的屋脊”,这些反应也是对得起这个称号了。


图为边晨峰进行气管插管应用教学

  “这些都是值得的”

  2022年7月23日,我正式到日土县人民医院报到,任副院长,主管急诊科等工作。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附近村里一名男子挖井时发生坍塌,男子被埋在井底,情况危急,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夜晚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我守在井旁,运送着一筐筐的泥土和石头,直到夜里十二点才将伤者挖出来。伤者耳部伤口较深,需要清创缝合,我又将伤者送回医院治疗。凌晨三点,伤者终于稳定下来,这时我已连续工作8个小时了,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头晕、恶心,所有不适一齐涌来,我瘫倒在办公室。虽说这次抢救很艰辛,但是看到伤者安然无恙,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

  为提升当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除了“传帮带”的方法,我们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安排县医院医务人员到内地学习,开拓视野,邀请内地专家到县里授课、义诊和宣教,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水平。首例大量服用医用酒精中毒患者、儿童高热惊厥患者救治后康复出院,呼吸机、气管插管技术等的首次应用,打破了县医院的历史。

  疾病重在预防。我们还开展了县区域四乡一镇全方位义诊体检活动,并针对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回馈,提出意见,建立档案,定期追踪。对包虫病患者进行指导治疗及上报,为养老院老人建立特殊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随访义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图为边晨峰到热角村开展体检及义诊宣教

  援藏期间,我感受到了西藏的大美河山、风土人情和厚重文化。这里民风淳朴,好客待人。看到当地群众对健康的期盼和他们淳朴善良的面容,听见他们对我说“扎西德勒”,我为自己能参加医疗援藏工作而骄傲,为自己能为西藏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而自豪。在今后的援藏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为阿里地区人民健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西藏网 记者/张宇 王佳豪 资料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