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是高原上繁忙的季节。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村60岁的边巴大叔站在他的拖拉机旁,给西安交通大学赴藏队的同学们分享着收获的喜悦:“过去我们都是用人力和牲畜种地,现在条件变好了,我种的7亩多地大部分农活儿都是机器来干,人轻松了,收入也高了。”
图为赴藏队成员与边巴大叔交谈
克松村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65年前这里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就从这个小小的村落拉开了序幕。克松庄园的400多个农奴,也在当年第一次收获到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过上了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新生活。
65年后的今天,克松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松村依托国家投资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物流运输、蔬菜种植等产业,2017年整村脱贫并更名为克松社区,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9228.9元提高到2023年的31080元,克松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升。
依托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克松村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机械化水平达到100%,更多的劳动力可以从农田进入到其他产业。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松社区的党员群众共同谋划起“二次创业”的新篇章,提出了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新蓝图。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藏队连续第五年赴藏调研,今年以挖掘西藏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深入克松村和社区干部共同谋划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克松村第一书记贵桑群培向赴藏队介绍:“克松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先后被确定为‘西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南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近年来,年平均接待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针对克松村目前存在的资金、人才和配套服务等制约因素,赴藏队紧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想办法、出主意,未来还将依托高校智力资源优势,通过人才选送、规划设计等方式深度参与到克松村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共同把克松村红色文旅打造成为当地富民产业新的增长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赴藏队与克松村第一书记贵桑群培交流
在问到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什么新期待时,边巴大叔说:“村里打算搞红色文化旅游,我们家也想发展民宿,既能支持村里发展,也能拓宽收入来源,我们的日子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克松村民主改革的第65个秋天,克松社区的245户居民既品尝着丰收的喜悦,还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当地群众与援藏力量共同努力,克松村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变为现实。(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王舒傲 记者/旦曲)
图为赴藏队在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