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两路”会客厅】在拉萨,听听他们与路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4-10-26 11:23: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10月24日下午,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在拉萨市西藏技师学院举行。来自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美术馆、西藏大学、拉萨市委党校、林芝市波密县委宣传部、西藏珠穆朗玛律师事务所、青海民族大学、川藏公路博物馆,那曲、林芝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西藏锟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及一线筑路养路代表们相聚一堂,共同回顾青藏高原的交通变迁历程、讲述自己与川藏、青藏公路的故事,探讨“两路”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交流、碰撞思想、汇聚共识。 

  
图为覃春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噶哇扎西

  西藏林芝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波密养护段一线巡路员、2024年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覃春,以《在没路的地方修筑路 在有路的地方守护路》为题,分享了自己“拴在树上的童年”故事。他的父母均是70年代的修路工人,曾参与通麦天险修路,“父母把路修到哪里,我就被父母带到那里拴在树上”“被拴在树上的孩子并不只我一人,所以也不感觉孤独与苦闷。”儿时记忆中父母作为“党员”身先士卒的勇敢、责任,对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受到鼓舞的他在成年后毅然子承父业,守护墨脱路,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巡路员。 

  
图为地嘎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噶哇扎西

  西藏那曲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安多养护段109养护保通点道班工人地嘎,以《坚守在唐古拉山的风雪中:地嘎的养路誓言》为题,分享了他与路的故事以及工作感悟。他所在的109养护保通点管养着平均海拔5100多米的险峻道路,位于青藏公路的制高点——唐古拉山,藏语的意思是“高山上的高山”。是他们的不懈坚守和顽强拼搏,保障了这条公路的畅通无阻,以及过往司乘人员的安全,也使得“109道班”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天下第一道班”的光荣称号。地嘎经常告诉工友,“所谓匠心,就是在重复中追求卓越,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图为何纲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夏炎

  西藏社科院当代西藏研究所所长何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两路”精神时代价值》为题,从“两路”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其深刻内涵,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两路”精神的时代价值三个层面,对“两路”精神进行了深入阐述。 

  
图为陈乐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夏炎

  拉萨市委党校理论研究科讲师陈乐,以《弘扬“两路”精神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原雪域好干部》为题,围绕“为什么新时代要学习‘两路’精神?”“什么是‘两路’精神?”以及“怎样在新时代把‘两路’精神传承与发扬好?”分享了自己在藏工作30年的体会和思考。 

  
图为陈文祥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噶哇扎西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陈文祥,以《青藏高原制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为题,谈到“两路”精神作为形成于青藏高原的精神丰碑,完全可以作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抓手之一。 

  
图为何劲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噶哇扎西

  西藏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何劲,以《建设川藏青藏公路的艰辛历史》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关于“两路”的思考。他认为,中国最难修建的公路当属川藏公路,号称“地质灾害的博物馆”。而川藏、青藏公路修筑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首先是踏勘和测绘线路时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其次是地质结构复杂;还包括,青藏高原气候多变,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冰川和流沙;生活条件艰苦;意外经常发生以及养护难等等。 

  
图为旦增卓嘎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夏炎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珠穆朗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旦增卓嘎,深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见证了青藏高原交通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她大学毕业后在拉萨执业,被委派下地区作专项讲座,基本上一周只能安排一个地区,只有周末能回到家中稍作调整,然后继续上路;而今,随着青藏高原交通建设的长足发展,比如林芝到拉萨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她已经可以当天往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图为桑珠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夏炎

  西藏那曲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嘉黎养护段段长、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桑珠,以《跟随时代的步伐 为养好公路做贡献》为题,分享了自己多次在那曲比如县、巴青县以及嘉黎县参与雪灾抢险保通工作的经历和体会。他说,大型机械设备,为抢险保通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如今,公路养护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道班工人需要付出的体力劳动大幅减少;工作保障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图为曹宏宇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噶哇扎西

  川藏公路博物馆对外工作专员曹宏宇,以《大力弘扬“两路”,培育时代新人》为题,介绍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建设川藏公路博物馆,以及川藏公路博物馆作为“两路”精神育人基地的概况,他还分享了学院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赛道的特色做法和成果成效。 

  
图为才贝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夏炎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才贝,以《山水如何作为手工制作的关键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品牌设计与本土实践》为题,聚焦三江源生态手工艺产品,从品牌合作设计的视角审视产品打造的内外过程,以及当地人如何透过这些产品理解、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地方性知识。 

  
图为张庆冲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夏炎

  林芝市波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庆冲以《让“两路”精神焕发时代光芒》为题,回顾这些年做的三件事,一是听“老西藏”们讲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修筑“两路”的故事;二是讲述“老西藏”们艰苦创业的红色故事;三是把“老西藏”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标杆,主动践行“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他说,这些年带着“老西藏”们的筑路故事,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再把这些故事带回基层,讲给百姓们听,“这或许是对‘两路’精神和‘老西藏’们最好的告慰和表白!” 

  
图为谢伟民在作交流发言 摄影:夏炎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谢伟民,以《川藏铁路的社会治理意义》为题,谈到三点:首先,川藏铁路建设过程通过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增加民众收入,提升民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基础;其次,川藏铁路建设作为重大公共工程,其技术的复杂性、投资规模超大的特点以及生态敏感性等,对沿线基层干部提出治理能力挑战,客观上促进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再次,川藏铁路建设还有政治符号意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其在提升民众国家认同感的同时,为基层政府的日常行政提供了情感支持。

  

图为研讨会大合影 摄影:兰周加

  无论是学者、律师,还是一线的筑路工人,他们有关路的研究发人深思,他们与路的故事令人动容。他们以担当诠释忠诚,以作为彰显价值,随着西藏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西藏的民族团结、各族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青藏高原实践也将更加可期。(中国西藏网 记者/夏炎 噶哇扎西 朱翠平)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