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湛蓝湖水与绵延草场的交织和谐,生命之源滋养着历史与文明的繁荣延续。在这里,青海正以一种全新方式与时代共振。承载着诸多智慧结晶的藏文历经千年传承演变,在数字化时代的当下迎来了“焕然新生”。
智能技术搭建数字化“基石”
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青海师范大学,坐落着全国目前唯一一座藏语信息处理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从2021年开始,几年时间,这座藏语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实验室”)快速建设成长,重点研发出班智达翻译、词典、识别、文献检索、藏医药智能服务、智能图译等多款智能产品,方便了藏语言文字的日常智能使用与传播。
图为青海师范大学藏语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内部 摄影:王妍丹
面向大模型时代,以“智慧”含义命名的“班智达”系列软件产品在多语言大模型上深度耕耘。“班智达的传统优势在于机器翻译,我们一直在做汉藏、藏汉机器翻译,主要关注放在新闻、公文和法律翻译这三大领域。同时我们的机器翻译也是向多语言的方向在发展,更多语种纳入进来,形成更加广泛的受众面和服务领域。”国重实验室教授多拉告诉记者。
图为青海师范大学藏语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内部 摄影:王妍丹
走进国重实验室,记者现场观摩“班智达”产品的最新模型试用,当实验室成员点击“语音识别”功能按钮后,无论输入藏语还是汉语,机器识别翻译出的语言都相当准确。对于多地方言的识别难关,国重实验室也已经得到了地区试用的良性反馈,识别率正在稳步上升。
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云藏”搜索 摄影:王妍丹
在数字化的潮流之下,各类藏文网站成为藏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知识汇聚、文化传播的新阵地。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云藏”搜索在八年的时间里致力于权威藏文搜索引擎的打造,构建形成了大型藏文网络系统。以全网搜索为核心,以多维信息服务和精准搜索为体验,“云藏”也被广大网民誉为藏文版“百度”。
“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访问到我们的系统,云藏平台向广大用户真实立体地再现了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涉藏地区发生的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南州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多科介绍道,用户可以通过“云藏”平台使用云藏搜索、新闻、百科、文库、知道、音频、视频、图片这八大板块内容,了解各类文字和音视频内容信息。
智能时代焕发传承创新的“数字光芒”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无论是古老经书中历经岁月沧桑的藏文书写,还是现代手写笔记中风格各异的藏文字体,都能够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获得更为精准的识别。美丽的藏文书写,在人工智能时代正在迎来更为崭新的数字化进程。
图为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云藏”搜索内部 摄影:王妍丹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国重实验室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2024年发布了藏文文献检索系统和藏医药服务平台,这都是面向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服务体系。”国重实验室教授多拉表示,在传统文化保护领域,各方需要进一步形成合力,如果在资源共享方面形成共识和协同创新,将能创造出非常出彩的产品。
图为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云藏”搜索内部 摄影:王妍丹
藏文古籍、壁画、唐卡等文化瑰宝,经由数字化修复与保护后重焕生机。基于人工智能构建的藏文化知识图谱,将分散在各处的藏文文化知识碎片串联起来,在网络世界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文化导览。依托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大数据产业,“云藏”搜索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方展开合作交流,努力汇聚起青海藏文信息产业发展的力量。
图为“云藏”搜索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开合作交流 摄影:王妍丹
值得期待的是,“班智达”系列软件产品在原有几款产品的基础上,将于2025年推出2.0系列产品。“班智达AI”作为大模型,国重实验室将把所有产品集中到一款APP上,主要是实现功能的齐聚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
古老藏语言文化正在借助现代科技,逐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藏文数字化之路也许漫长,但在各方的齐心不懈努力之下,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光芒。(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妍丹 袁星宇 韩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