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4点多雨中的牧场是什么样的吗?我带你感受一下。在夏季,牧场挤奶分成三个时间段——凌晨4点、中午12点、傍晚7点。在这三个时间段中,最困难的是凌晨4点。因为夏季多雨,所以去挤奶需要离开温暖舒适的被窝,面对湿冷的空气。另外,到了牛圈,在将小牛与母牛分开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被小牛犊狠狠踩一脚。
但是,就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如果你能克服掉这一个个的困难,就会看到鲜有人看到的美景——凌晨的牧场。
图为凌晨的牧场
某天,当我正在美梦中时,被姐姐轻声唤醒了:“桑丁,起床了!咱们该去挤牛奶了。”虽然她的声音如此温柔,可在美梦被惊醒的我听来,还是有些刺耳。我翻了个身,准备再次入睡,这时我听到了爸爸和姐姐的对话。
“她在学校应该经常早起,让她多睡一会吧,我陪你去挤牛奶。”爸爸说。
姐姐边穿雨衣边说:“没事,她昨天答应了要陪我早起的。”
听到这,我也渐渐没了倦意,慢慢蠕动着坐了起来。我问姐姐:“今天下雨了吗?”姐姐指着自己的雨衣,笑着说:“你觉得呢?”好吧,看来今天也躲不过那湿冷的空气了。我开始穿毛衣、外套、厚围裙……一件件往身上套,还有雨衣和长筒靴,最后就是帽子、口罩、手套。这样出了门之后,就可以把所有调皮的雨滴都挡在外面。
虽然已经穿得非常厚实,可一出帐篷,还是没防住这风雨交加的凌晨的冷冽。因为雨衣是塑料的,所以雨点落在身上的声音格外清晰,噼里啪啦地一个劲儿往我身上砸,似乎不满我阻碍了它们弄湿我的衣服。
到了牛圈里,我发现大部分的牦牛都把脑袋斜靠在自己的肚子旁,闭着眼睛睡觉呢。我想很多人都没见过牦牛睡觉的画面吧?它们睡觉不是站着,而是躺下后前后腿全部收紧,把自己裹成一团,头不是往前伸着,而是斜着贴紧自己的身体。过了一会儿,似乎是小牛犊们意识到了自己马上就可以喝到妈妈的奶了,牛圈里开始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声;另一边的牛妈妈们也开始作出回应。虽然在我听来都是同一种叫声,但在它们那儿似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这是属于它们自己的“加密语”。就这样,在一声声“哞——哞——”的叫声中,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姐姐负责挤牛奶,我负责将小牛犊放到妈妈的身边,并控制它们喝奶的量。挤牛奶时,必须先让小牛犊喝一会儿妈妈的奶,不然母牛连一滴奶都不让我们挤。并不是它会乱动,而是它会自动藏起奶水,挤不出来。我们两个中,姐姐的工作更加辛苦。她需要蹲在母牛的身旁,即使再冷也不能戴手套。挤一头牛至少需要10~15分钟,总的下来要挤20多头牛。到最后,手也冻僵了,脚也蹲麻了。
图为姐姐在挤牛奶
一到下雨天,母牛的脾气总会变得反复无常,一直来回走动。我家有一头脾气特别差的母牛,它不耐烦了还会撞人。后来家里人把它的角最尖的部分剪掉了。挤奶时,需要一个人用力抓住它的角,大声呵斥,这样它就会老实许多。我今天负责抓它的角,并且时不时地呵斥它。刚开始我心里有些忐忑,怕它一生气就撞我,但一想到它的牛角被剪了,我又不怕了。
天开始蒙蒙亮的时候,雨势也慢慢减小了。此时,远处的山顶开始起了雾,山脚下还是黑漆漆的,像一个戴着面纱的害羞小女孩。
图为黎明的远山
夹杂着牛叫和雨滴声,还能听到鸟儿忽远忽近的鸣啼。我拿着手电筒照着脚边的草地,一大片小黄花被雨水冲洗得格外鲜艳。那一圈光线里的花草与光圈外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就像舞台聚光灯下的主角,光彩夺目。在光圈的边缘,还能看到针线般的细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幕布”。
图为刚挤出来的醇厚牛奶
过了一会儿,天边渐渐卷起了一个白边,然后越来越大。后来,远处的山、河、帐篷、牛羊都逐渐清晰了。这时,我们的工作也接近尾声。一回头,看到我家帐篷顶的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我知道,爸爸已经准备好了早餐,等着我们回家了。(中国西藏网 实习生/扎西央措)
图为牧场的牛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