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四川理塘:村戈乡“马背经济”跑出振兴路

发布时间: 2025-11-06 11:37: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村戈乡,牧民们正以“马背经济”为支点,撬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海拔4000多米的村戈乡,凭借80%牧民传承的养马驭马传统和领先的马技表演规模,被誉为“理塘马术之乡”,更以每年“八一赛马会”的核心举办地之一的身份吸引着八方来客。但热闹过后,牧民们依旧面临着收入单一的现实。

  转变,始于一场“马背经济”的探索。依托“高原温泉+传统马术+游牧文化”资源禀赋,村戈乡以“养马-育马-观光-体验”为链条,在成都市金堂县124万元资金支持下,乡政府同步争取100余万元配套资金,企业投资100余万元,在318国道旁建成荏苒马术俱乐部。

  
图为理塘县村戈乡马术表演  

  “我们这里的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村戈乡党委书记洛绒真珠站在刚刚建成不久的荏苒马术俱乐部前,目光坚定,“现在,我们要让马背上的技艺,变成致富的本领。”

  2024年7月,荏苒马术俱乐部正式运营。它不只是一个大棚、几匹马,而是一个集马术表演、非遗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文旅基地。飞骑射击、拾哈达……这些曾经只在节庆中出现的传统项目,如今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高原非遗秀”。

  “以前骑马是为了放牧,现在骑马是为了‘表演’,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在俱乐部工作的年轻骑手洛绒曲扎说。他如今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传承文化,这是双赢。”

  
图为游客骑马驰骋草原  

  “我们不只是建了一个马场,而是激活了一个产业链。”洛绒真珠说。通过场地租赁、马匹租赁,村戈乡集体经济增收36万元。目前,俱乐部已配备25匹集体经济马匹、12辆全地形车,建成300人用餐大厅、10间特色民宿及标准化马术设施,一条以“马”为核心的文旅生态链正在形成。

  开业以来,俱乐部已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营业额突破240万元。更令人振奋的是,它直接带动了15个长期就业岗位,日均临时用工超百人次,年工资支出达65万元。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吸引150余家旅行社、千余名司导入驻,实现游客满意度和零投诉双佳绩。

  面对游客从“观光”到“体验”的升级需求,村戈乡正在推进马场的专业化改造。未来,这里将推出三条精品马背旅行线路:一小时毛垭草原生态体验线;多日格聂神山-海子山穿越线;“茶马古道印记”主题线。

  在马场的一角,一座研学基地正在规划中。未来,这里将开设中小学马背文化课、高校马术实践课、骑手教练培训等课程。非遗体验区也将同步开放,唐卡绘制、藏香制作等项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深度。

  “我们要让游客不只是‘看马’,而是‘骑马走天下’。”马场负责人李翔介绍,未来还将推出高端私人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规划建设包含多媒体教室、室内马场的研学教育中心,配套景观民宿、现代化接待大厅及中央厨房、卫生系统等后勤设施,全面满足高端旅行、研学实践、文化体验的复合型需求。

  “马不仅是产业,更是文化载体。”洛绒真珠说,“我们要让千年的马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通过“产业强链、文旅塑魂、人才赋能”三维发力,五年内,建成营收千万级的马产业集群。从马术表演到赛事承办,从文化体验到研学教育,从民宿配套到线路开发,为理塘县“马背经济”注入核心动能。(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叶任伟 叶强平)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