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藏区动态

揭秘|高高原支线机场——格萨尔机场有些什么“秘密武器”?

徐登林 杨树 发布时间:2019-08-28 14:38:00来源: 四川在线

  8月28日,四川甘孜格萨尔机场航站楼正式竣工交付,机场有望今年9月通航。作为海拔高度4067米的高高原民用支线机场,其建设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为方便旅客舒适登机,机场进行了哪些人性化设计?面对冰雪肆虐的高原特殊环境,机场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飞行安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甘孜格萨尔机场项目经理唐勇。

  记者:作为建设方,航站楼在建设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解决?其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唐勇:我们在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很多。一是人工难题。项目所在地的含氧量相当于平原的67%,但工作强度却丝毫不减,这让很多职工难以适应,为确保人员健康安全和工作效率,我们采取了增加同期劳动作业人员数量,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人员轮换等多项措施,实现了各工期节点按期交付。二是材料运输难题。这里物资匮乏,大部分材料要从内地运送,加之经常遇到道路交通管制、下雨塌方等情况,我们就准确计算材料用量,按一定比例多备常规机械零配件,防止因材料不足和机械维修影响工期。三是机械设备效率难题。机械作业设备在高原山区的功率、效率都有一定程度降低,面对当地质地坚硬的灰岩,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靠人工用钻头一点一点去敲击、破碎。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针对高原地区高寒高海拔气候,开展了课题攻关——《四川省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成功结题,组建了相关的技术攻关团队,形成了一系列施工技术成果。

  记者:甘孜高海拔地区大多是生态脆弱区,你们如何确保在大规模建设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勇:我们五冶格萨尔机场项目部自成立之初就定下了以创精品示范工程为目标,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强对红线内树木和草皮的保护、移植,施工后尽快恢复绿色生态。比如,针对建设场地中的原生植被,建设时不破坏,而是整体移植到预定区域进行专门养护,待施工完成后再整体恢复种植到机场的绿化区域,施工中共保留原生草皮60000平方米,新植鲜花40000平方米。此外,航站楼屋顶创新采取了“种植屋面”的绿色设计理念,通过在屋顶种植草坪等,在美化建筑外观的同时还能有效增加机场区域绿化面积。

  记者:高原地区施工困难,客人登机也容易高反,为解决旅客舒适性问题,机场在设计理念上有什么特色?有哪些人性化的设施设备?

  唐勇:为了让乘机旅客更方便舒适,我们着重在应急保障、供热供氧方面加强了基础建设。按照高高原机场应急救护保障等级要求,格萨尔机场成立了应急救护机构、配备人员编制,并对医护人员的进修频度、医护人员比例按规范置备。优化供热制冷系统上,机场以绿色环保的理念,为旅客提供温暖舒适的出行环境。机场加设供氧设施,保障乘机人员尤其是过站停留、延误等候、过夜休息等人员的生理、心理功能不受低氧环境的影响。同时,整个航站楼设有制氧设施,通过遍布全楼的200余个弥散式喷头为航站楼各个角落输送氧气,同时还可通过110多个“制氧云盒”来调节室内含氧量。

  记者:针对高原高寒、多冰雪、天气变化大等特殊环境,机场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飞行安全?

  唐勇:内地支线机场跑道一般在3公里左右,为保障高原飞行安全,甘孜格萨尔机场跑道的长度达到4公里,其厚度和宽度也有所增加,通信导航台站的设置和设备的配备都有较高要求,比如供暖和供氧。机场重视飞机安全性能,采用高原型飞机,将飞机氧气系统安全相关问题考虑进去,规避普通民用飞机单一供氧阀门失效等危险;机场配备了10多台专门针对高原气候的热吹雪车、综合扫雪车、除冰车等,通过净空管理、加强跑道道面维护,加强了飞行区的科学管理。

  记者:航站楼在建筑风格和细节上有无匠心独到之处?特别是在保护和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方面有怎样的考虑?

  唐勇:机场航站楼建筑风格融合了当地极富传统特色的格萨尔文化,彰显了甘孜藏族建筑艺术特点,契合了藏族群众的审美观念。采用平屋顶、巴苏块小窗、混合结构建筑等藏式风格,将藏式家具、唐卡、壁画等藏文化元素融入建筑中,同时在檐、门、窗的装饰方面,注重采用独具特色的红白搭配,勾勒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外地旅客登机或出站的过程也是浏览和感受藏族文化艺术魅力的过程。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