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情满玉树 奋进逐梦——青海玉树4·14抗震救灾10周年发展振兴纪实

发布时间:2020-04-15 10:38:00来源: 新华社

  通天河蜿蜒向东,春风掠过雪山,吹向巴塘草原。10年后,当我们再次走进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曾经的山河破碎之地,已经涅槃重生。党旗国旗映红蓝天,藏式新楼参差林立,商户如云,城市如画……


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一景(4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回望10年,玉树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与对口支援的各方力量在三江源头守望相助、攻坚克难,在重建家园、保护生态、振兴发展的征程中,造就了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新时代 新玉树 新生活

  6月有飞雪,气温常在零摄氏度以下,走两步头疼气喘,这里是很多人眼中的“生命禁区”,也是40万玉树儿女的家园。2010年4月14日,一场7.1级的地震让24万多群众陷入恐慌。

  震后第一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早谋划重建新家园的大计,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面对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制约条件突出、生态要求高、基础设施脆弱的“世界性难题”,青海省和全国各方支援力量团结一心,以“重建3年跨越20年”的决心,创造了高寒地区的重建奇迹。

  10年间,巨大变化定格了玉树发展的底色。市政规划超前布局,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设备先进,渲染出低碳生活的绿色;在玉树城市信息化服务平台,“天眼”工程精细管理,市民有求必应,描绘出晴朗生活的蓝色;比高楼更高的,还有飘扬的国旗,处处映照出各族干部群众心向党中央、感恩奋进的红色。


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寺全景(4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站在当代山上拍一张新玉树“全景照”,扎曲河臂弯里,色彩艳丽的藏式房屋由两面山坡向谷地铺开。画面由远及近,四横十六纵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穿藏袍的老奶奶达瓦卓玛在广场跳起锅庄,海归青年才仁俄赛在西餐吧调制一杯玛格丽特,尕松扎西在街舞工作室随律动扭动、活力满满……新玉树作为康巴地区宜居之城的魅力随处可见。

  保生态 战贫困 惠民生

  又到4月,已在城里安家6年的多吉才仁回到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站在山岗,把“风马”撒向空中,为逝去的亲友祈祷。他脚下的通天河依山势“划”出一道美丽曲线,汇入长江水系。

  感恩报国,就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玉树,近10万群众像多吉才仁一样,怀着爱国爱家乡的赤诚,彻底禁牧搬离草原;广大农牧民纷纷主动减少牲畜养殖数量;1.8万牧民加入生态管护队伍,守护“中华水塔”。

  高原环境残酷,玉树是青海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2015年,玉树精准识别贫困人口3.5万户11.24万人,占青海贫困人口的21.5%。

  脱贫攻坚的号角高亢嘹亮,东西部协作的力量不断凝聚。对口支援玉树的北京市先后选派4批176名“造血”“扶智”干部人才,送技术、授经验、转理念,并为玉树产业扶持、精准脱贫等落实对口支援资金26.63亿元。经过脱贫洗礼,玉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当地群众在扦插育苗(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阻断贫困,根本靠教育。“我要考大学、学藏医,像北京专家一样,攻克高原病、地方病。”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东周才旦,依靠“15年免费教育”走出了治多县治加村,但和许多回乡就业的年轻人一样,他眼中的“前程”就在身后的家乡。

  10年来,玉树州累计投入20亿元实施各类教育项目,初升高升学率从32%提高到98%,学前入园率从3.5%提高到68%,而彻底改变命运的“异地办班”“异地办校”模式,惠及贫困学子数千人。

  聚力量 强精神 再奋进

  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干部是标杆。震后恢复正常生活的背后,帐篷社区25个临时党支部和1000多面党旗是群众的“主心骨”;重建中征地拆迁,多头对接群众意愿,基层干部用汗水解开群众“心结”;在玉树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当好群众的“先锋队”。

  感恩奋进,是玉树凝聚各族群众力量的精神支点。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一孤儿学校,学生们在进行课间活动(4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2017年,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落成当天,昂拉送来了亲手凿刻3个多月的党徽,他是杂多县萨呼腾镇闹丛村的玛尼石匠,“玉树变化这么大,离不开党的领导。这是我对党的心意!”

  2019年初玉树雪灾,受灾较轻的称多县清水河镇文措村,党支部书记白尕召集31名党员开会,将本村30万亩草场借给已被大雪覆盖的相邻两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玉树州坚持“党员多走动,群众少出门”,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构筑起防疫“红色堡垒”。

  10年跨越,玉树转型发展,各民族干部群众秉持“永远跟党走”“永远跟祖国在一起”的精神信念。

  10年巨变,不变的是“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走进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玉树各族儿女将继续奋进逐梦,不断续写壮丽篇章。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