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青海省杂多县:从“难如登天”到公路成网

发布时间:2020-04-21 11:04: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澜沧江源第一县青海杂多:从“难如登天”到公路成网
图为2014年建成通车的澜沧江第一隧道,该隧道的建成大大节省了进入杂多县的路程。 鲁丹阳 摄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素有“中国虫草之乡”的美誉。四月,正值牧民上山采挖虫草的准备季,此时的杂多县城,处处透出繁忙的气息。宽敞的柏油马路,川流不息的车流,让人想象不到这里曾经连水泥路面都没有,进县出县更是难如登天。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玉树杂多县,进县城的路,可以说是非常吓人。”回想起那时进县城的经历,高义国说道。

  1993年,高义国和老乡一起从家乡甘肃来到玉树杂多县做生意,进县城的路只有一条,只能容得下一辆车通行。

  “每个月我们去省会西宁进货也得走那条路,每次走我都特别害怕,路的一边是山,一边就是悬崖,悬崖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水。”高义国回忆道。“我们坐着那时候的大卡车从西宁到杂多,要走7天才能到。”

  玉树杂多县年均温只有0.2摄氏度,冬季雨雪天气多,路面容易结冰,路更不好走。

  而如今,这条老路已经很久无人问津了,取而代之的是2014年建成通车的澜沧江第一隧道,极大的改善杂多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杂多地区保通和抗灾能力,对于区域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进一步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现在从西宁到杂多县,走隧道十二三个小时就到了。”看看现在县城的交通变化,高义国显得很骄傲。

  不仅是出县城的道路有了天壤地别的变化,县城道路、乡道等等都大变样。2004年前,杂多县城只有一条砂石道路,2004年开始,玉树杂多县开始下达建设计划,从农村公路到县城公路,再从省道到国道,截止目前,全县6个乡镇实现了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到75%,投资2.81亿在31个建制村建成四级公路、桥梁。巡护道路投资3.6亿,通畅率达到100%;投资6300万修建了88公里的出省公路。


图为进入杂多县的老路,路面险陡,十分危险。 李江宁 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已建成的道路路面,提高公路保通能力,改善路网结构。这些道路的建成带动了周边城市文化交流,同时也带动了杂多县旅游发展。”杂多县交通局副局长尼玛加措告诉记者。

  据了解,杂多县有一条老进藏线路,可是沿途道路基建落后,一路除少量简易油柏路,基本都是砂土路,所以一直以来限制了客流量。

  2013年,国家出台了345国道建设规划。全长超过三千公里,是国家东西方向主干国道,以长江北岸自东往西,依次经过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在青海段经过玉树、杂多,在杂多境内经过阿多乡、结多乡、查旦乡最终到达西藏那曲。

  路修好了,生活也就方便了。牧民群众出行的方式不再是赶牛、骑马,而是骑摩托、开小汽车。出远门也可以选择乘坐班车、飞机。

  “以前我们进出县城都需要自己找拉货的司机,商量好之后坐货车来回县城,现在太方便了,县城就有客运站,价格合理透明,司机技术也有保障,心里很踏实。”高义国对记者说。出行的方便也方便了牧民群众和外来商户在这里的就医、上学、就业。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铺撒在杂多县的一座座桥、一条条路,不仅仅是杂多县牧民群众的“希望路”和“致富路”,更改变了这座千年唐蕃古道重镇的落后历史。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玉树州四个乡结束不通油路历史

    近日,省建管局组织相关部门及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在治多县召开G345线杂查公路、S224线二治公路征迁协调暨项目推进会,标志着杂查、二治公路动工兴建。[详细]
  • 青藏边界“云端”上的护路人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陈德荣说,“一条道路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畅通、干净、少有病害是国道214线青海省囊谦公路段所有养护工人的心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