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早发现 四川九寨沟景区装上地灾防治“天网”
汛期将至,“补妆”归来的九寨沟,如何确保汛期景区安全?日前,记者从四川省地矿局获悉,该局地质调查院利用无人机贴近摄影、高分航空影像和InSAR等新技术加速开展了“8.8”九寨沟地震灾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项目,为“8.8”九寨沟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遥感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犹如为景区装上一道天网,让地灾隐患及早发现,及早排除。
在此次“8.8”九寨沟地震灾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项目中,省地质调查院技术团队采用了数据源为0.1米分辨率的高精度航空影像,将对20米(及以上)宽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效识别,大大提高了解译精度。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野外实地调查过程中,悬崖绝壁是人类不能到达的地方,为弥补地面调查不足的缺点,项目组利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技术对斜坡上部可能存在的变形特征和潜在危岩单体进行空中勘察,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对潜在地质灾害识别的准确性。同时,针对肉眼对斜坡微小变形无法感知的缺陷,项目组将InSAR技术和高精度光学遥感影像相结合,在前期InSAR监测工作基础上,发挥光学遥感直观性观测优势,将斜坡毫米级微变形与孕灾地质环境条件相叠加,有效识别潜在地质灾害隐患。
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8.8”九寨沟地震灾区重点区地质灾害遥感初步解译,识别了地质灾害300余处,完成了100余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现正抓紧继续开展野外实地调查验证工作。下一步,将依托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沟通,指导当地政府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据了解,省地质调查院作为一支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专业队伍,近年来采用无人机航摄技术和高精度光学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了“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10.11”白格滑坡、“6.7”长宁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解译工作,及时为应急救灾工作提供了遥感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揭秘:四川九寨沟景区地灾工程成了新景点
目前,九寨沟景区89处地灾项目全面完工并通过初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通过多源遥感监测和实地科考发现,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植被生态景观已逐渐恢复至震前水平。国庆假期前五天,“补妆”归来的九寨沟景区吸引了2.5万余名中...[详细] -
地灾监测预警网络将覆盖四川九寨沟景区
四川省将尽早建立覆盖景区范围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网络,全面提升景区监测预警能力,降低灾害风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