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鸟岛的守护者:从打鸟到护鸟
“我小时候掏鸟窝、拿弹弓打鸟、养鸟都干过。”杨涛说,他觉得现在这个工作特别适合自己。杨涛的同学得知他到鸟岛工作后曾戏谑说:“小的时候你打鸟,现在保护鸟,这份工作真是适合你。”
今年57岁的杨涛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2014年开始到青海湖鸟岛进行科研工作,这一干就是6年。
他常驻鸟岛,平时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记录鸟的数量,观察是否有新物种,定期环湖巡查,搭建网络接收鸟岛各处传送的气候、土壤等信息。
“近几年青海湖水面上涨,湿地面积扩大,虽淹没了许多处鸟的栖息地,但鸟类数量基本在增长,蛋岛去年有2500只斑头雁,今年增加至4000只,布哈河内的沙洲上也有上千只。”杨涛说,青海湖一共有223种鸟,他们在鸟岛重点观察的就是斑头雁、鸬鹚、鱼鸥、棕头鸥四大鸟类,除此之外,鸟岛上还有两种旗舰物种普氏原羚和黑颈鹤。
“今天我在保护站外的路上看见一群斑头雁,这个场景很难得。”杨涛兴奋地说。
在采访途中,杨涛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斑头雁,他小心翼翼地将一瘸一拐、跟不上队伍的小斑头雁捧起,带回救护站让同事治疗。
上世纪90年代,杨涛来到鸟岛出差,当时的工作人员指着海心山说,要去这个岛很难,“我当时心想:我这辈子能上去一趟就好了。”杨涛笑道,“没想到现在的他已经上去过无数次了。”
现在的杨涛对鸟岛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很了解,岛上哪里有狐狸窝他都一清二楚。每个月他和同事都会去巡查,统计鸟数量、种类。
杨涛说,鸟岛景区关闭前,鸟和普氏原羚见到游客就跑,现在鸟直接在水边做窝,普氏原羚也在山坡上随意活动,保护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打搅自然。“这几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退了,动物就进来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大美青海名副其实,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我在内地也搞过科研,但是那里最主要的工作是抓盗猎,青藏高原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老百姓都在主动保护自然。”
10月杨涛在鸟岛的工作期就满了,他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他说虽然他现在还是会有高原反应,但如果可以的话,他想退休前的最后一份工作还是在鸟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探访青海湖鸟岛关停两年后:人去鸟来生态转好
鸟岛作为水鸟的重要繁殖地,每年约有6万只水鸟在青海湖鸟岛繁殖,约有10万只水鸟迁徙停留。在青海湖繁殖的棕头鸥、斑头雁、鸬鹚占全球繁殖总量的60%。[详细] -
讲述青海湖鸟岛七日|20年无法忘却 小雁望着我离去的眼神
动物都有着自己的世界。他还记得初踏上鸟岛,眼前情景带来的震撼。入目全是鸟,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密密麻麻,迈不开脚步。面对这个陌生的“入侵者”,机警的鸟儿们俯冲而至,啄他、用鸟粪袭击,希望将他赶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