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试种植
6月8日,在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农场,经过4天插秧,海水稻的试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8亩。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试种植。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培育工程师张国东用插秧机进行插秧(6月5日摄)。新华社发(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供图)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普遍生长在盐碱地,具有耐盐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
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最优配比,运用水稻耐盐碱试验、耐寒试验等方法,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专门培育出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初,工作人员将温室大棚里培育出的海水稻移栽到盐碱地中。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在试验田内进行人工插秧(5月28日摄)。新华社发(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供图)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培育工程师张国东说:“移栽的秧苗一般需要5至7天的适应阶段。试插秧一方面是考验秧苗对气候的适应情况,另一方面是看秧苗的返苗、返青情况。”接下来,科研团队将通过“人工+机械”的方式在新开垦的盐碱大田先试种100亩进行数据观察,为后期大面积试种提供数据样本。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处处长吴占勇说:“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寒地区试种植。我们将充分发挥柴达木盆地种植海水稻的优势,开展品种本土化培育,筛选和培育耐寒耐旱水稻品系,这对格尔木乃至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关键作用。”
这是栽植海水稻使用的插秧机(6月4日摄)。新华社发(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供图)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还将在格尔木进行不同盐碱地改良的实验和耐盐碱水稻品种的筛选。同时,他们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促进青海农业现代化转型,打造“盐碱地改良+海水稻种植+数字化农业”的新模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藏区:牦牛养殖+青稞种植闯出脱贫致富新路
青海藏区立足自然条件优势,重点发展牦牛和青稞扶贫产业。在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财政补贴、小额信贷贷款、互助金补助等来扶持贫困户发展牦牛养殖和青稞种植产业。[详细] -
青藏高原古老青稞产业之变:单一种植迈向大产业链
从历史上“不加修饰”的农牧区餐桌主食,到时下精美藏式包装的“第三极”伴手礼,如今青藏高原上的青稞产业正从单一种植向大产业链延伸。[详细] -
青藏高原藏族村:发展特色种植拓宽村民致富路
“公司实行土地入股、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户资金入股的模式,村里的15户贫困户每年都能拿到4万8千元的分红资金。”恒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旭生介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