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炉霍:“职教+非遗”免费教学助藏族青年追梦
“我喜欢画画,以后想做一名唐卡画师,用一生画唐卡。”6月中旬,四川甘孜州炉霍县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学校教室里,18岁的兄其多吉盘腿坐在画布前,小心翼翼地给一幅四臂观音上色。说起梦想,他的眼睛闪烁着光亮。
6月中旬,唐卡画技能班里的学生们正在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唐卡是藏族传统绘画形式,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在上千年历史中发展出诸多流派。炉霍县的郎卡杰画派在康巴地区远近闻名,构图、造型、设色、线条均有独特风格,不仅集众家所长,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画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多年来,炉霍县的郎卡杰唐卡画师越来越少。“传统的唐卡绘画传习以师徒制为主,需要学生家庭承担生活、颜料、画具等费用,这对农牧民家庭是笔不小的支出。”63岁的泽仁达吉年轻时通过师徒制成为画派传承人,在他看来,传统的传承方式需要改变。
6月中旬,学习唐卡画3年的翁措正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将非遗传习与职业教育结合,是当地“破题”唐卡传承困境的探索。2017年9月,炉霍县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学校成立,作为现代教育与师徒教育结合的试点,这所学校由校企合作建立,学生三年后毕业授予中专文凭,学习期间一切费用由企业承担。
家住新都镇俄日村的兄其多吉是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今年7月就将毕业。3年来,他在泽仁达吉等郎卡杰唐卡画师的教学下,分阶段学习素描、上色、画成品。眼前这幅四臂观音唐卡是毕业作品,已进入收尾阶段。
绘画中的兄其多吉屏气凝神,用细毛笔蘸上矿物原料小心涂抹。“画唐卡一定要心静,慢慢来,不能急,跟修行一样。”学画3年,这是他最重要的心得。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以前没有唐卡学校,想学要拜师,在这里学画免费,我很珍惜。”在兄其多吉看来,学唐卡是他人生的重要选择,他来自农牧民家庭,学会一技之长对家庭大有帮助。“爸爸妈妈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很支持我,每周回家一直给我说加油,我也要给弟弟妹妹做榜样。”
“学会一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造福一方”是炉霍县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学校的办学目标。校长东华说,目前学校共有4个专业技能班,其中唐卡绘画65人,民族服装缝纫13人,预计学生毕业后每月能为每户家庭增加3000元人民币左右的经济收入。
6月中旬,唐卡画初级班里一名学生正在进行唐卡画素描练习。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唐卡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他们毕业后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也能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华说,学生毕业后可自主创业绘制唐卡,可签约唐卡公司做专职画师,可绘制寺院壁画,也可做唐卡美术兴趣班老师。“选择有很多,学校会尽力联系安排。”
再过一个月,兄其多吉就要学成毕业,和一起学习的许多同学一样,“一生画唐卡”已是既定的人生规划。“我想先看学校的安排,也关注招聘信息,成都、西藏、青海,哪里招聘画师我就去哪里。”对于未来,这个正在追梦的藏族青年有很多想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精准扶贫落到实处,4位藏族姑娘将当上空姐飞向蓝天
“五一”节后的首个工作日,20岁的青海果洛藏族姑娘拉格卓玛接到来自东方航空公司的体检通知书,她和东格、德青卓玛、才让吉一起,有望成为空姐,翱翔在蓝天之上。[详细] -
“00后”唐卡追梦人:传千年非遗 绘世间万象
坐在四川阿坝州阿坝县“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二楼的画室里,“00后”唐卡画师更姐左手端碗,右手执笔,小心翼翼地在身前画布上勾勒,一条绿色橄榄枝的轮廓逐渐显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