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北岸小城的一场厕所革命
门外有野花烂漫的草原,门内是光亮如新的洗手台、座椅、茶几、饮水机等。若不是墙上藏汉英三种语言的标志牌,很难相信,这座外观像别墅的房子是一处公共厕所。
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伴随着30座公共厕所陆续建成,小县城正在发生大变化。
“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不到5万人口的牧业县。城镇化水平不高,垃圾、污水处理都没有配套完整设施。”刚察县城镇管理局局长潘海鹏介绍,尤其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县城,曾经污水靠蒸发,风吹垃圾跑。七八年前,全县只有8座简陋的公厕。
背靠青海湖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是海北州的交通要道,无论经济发展还是改善民生,刚察县打一场“厕所革命”都势在必行。
“‘革命’要成功,关键靠自身。”潘海鹏说,相比城市,刚察县建厕所,首先要突破地貌复杂、施工难等因素制约,拆除违建,清淤河道,布局配套高效的管网设施。
2013年来,刚察县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30座功能完善的公厕,总建筑面积达2290平方米。在县城里,每平方公里5座以上的布局密度,形成了“10分钟如厕圈”。
公共厕所“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50多名公厕管理队员参加培训、细化分工、统一着装、持证上岗,保证了公厕全天免费开放和化粪池及时吸污。
家住沙柳河镇西大街的居民德吉措说:“如今出去跳广场舞不怕喝水多了。配合‘厕所革命’,有了通畅的下水道、高效的污水处理厂,家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下水道堵塞等情况。”
“厕所革命”还改善了牧区乡村的生活环境。距县城30公里的泉吉乡宁夏村,牧户已告别过去“一个土坑两块板”的旱厕,卫生条件大不一样。村党支部书记才保说,近两年,冬春季牧场定居点每家都建了卫生厕所,有了联户下水道,连接大型化粪池,苍蝇、臭味没有了。
刚察县副县长巴特说,“厕所革命”、全域旅游等刚察“新名片”正在发挥作用。为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刚察还将总结提炼,形成建、管、修、用并重的长效管护机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玉树州:全力推进“厕所革命”
玉树藏族自治州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新修建2.54万座厕所,实现玉树全州厕所数量充足、分布合理、功能实用、管理有效、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目标,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详细] -
青海省首个“第三卫生间”在青海湖畔建成使用
为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游客,近日,四所“第三卫生间”在青海湖景区建成使用。[详细] -
青海祁连掀起旅游厕所革命:根除借急生财 提升旅游好评
记者从祁连县旅游局了解到,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祁连县目前已完成建设29座旅游厕所,其中水厕20座、环保厕所9座,水侧主要分布于各景区及315沿线,环保厕所主要集中在农牧家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