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青海省尖扎县德吉村里找幸福

白玛央措 发布时间:2020-07-22 16:06:00来源: 新华社

  7月,黄河岸边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沿着蜿蜒曲折的黄河行驶,记者驱车前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不久,一排排整齐的藏式院落映入眼帘。成排的房屋中央是文化广场,旁边高大的黄河水车缓缓滚动,见证着一个美丽乡村的发展。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村民在美食广场制作特色小吃(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摄

  过去,这里的村民或面朝黄土背朝天,或逐水草而居;如今他们搬出大山告别贫瘠,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德吉村实现了从易地搬迁村到“网红景点”的转变。

  2017年,来自尖扎县能科乡、尖扎滩乡、当顺乡等7个乡镇30个村的251户946人,告别过去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浅脑山区,来到依黄河而建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

  “以前家人害怕生病,去县医院要么骑摩托车,要么步行;生活全靠耕地和牛羊,一年忙到头,只有三千多元收入。”48岁的村民加太说,现在他们一家三口,每年收入4万多元。走进加太的新居,四四方方的小庄廓,木屋焕然一新。木屋里的木板床,仿照传统土炕连接着取暖用的藏式铁炉,屋内处处洋溢着新生活的温馨。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村民卓玛太在院子里浇花(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摄

  “搬迁是办法,目的是致富,要致富必须有就业,乐业才能安居。”德吉村第一书记洛加才让说,德吉村地处黄河畔,海拔1900多米,气候宜人,景色别致,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2018年,德吉村开始打造旅游特色村庄。

  德吉村旅游主要采取“关门是家、开门是店”的农家乐经营模式。

  上午8点,38岁的卓玛太穿着整洁的藏式衬衫,开始打扫院子的卫生。院内的两个白色圆桌,可供20多人就餐;房内有4间屋,其中两间可供游客住宿。院门口的厨房有净水器、电磁炉、消毒柜等电器。

  “我已经参加了4期政府组织的餐饮培训。以前,我只会捏糌粑、煮羊肉,没想过有一天能当大厨。”卓玛太向记者展示自家菜单,干锅炒鸡、酸辣蕨根粉等共有30多种特色菜品。今年“五一”期间,卓玛太的民宿平均每天收入约3000元。现在他们一家七口,年收入从过去不到1万元增加到4万多元。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村民在美食广场售卖自制的牦牛酸奶(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摄

  洛加才让介绍,目前德吉村共有30户农家乐,其中参与经营的60名村民通过了一个月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这大大提高了德吉村的旅游服务水平。

  2018年10月,德吉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第二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德吉村名列其中,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

  记者从尖扎县扶贫开发局了解到,除了德吉村,当地政府还因地制宜实施了当顺乡古什当村、康杨镇城上村等4个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300余人,间接带动500余人就业,贫困户人均增收2500元,让部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今年4月,青海省包括尖扎县在内的4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目标。

  “德吉”在藏语中意为“幸福”。“游客在我的农家院里,既能体验到传统藏式风情,又能享受到新农村的便捷舒适,他们常说在德吉村能找到幸福的滋味。”卓玛太说。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