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南:深入中小学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西藏网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重点工作,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八进”和宣传月活动为载体,在各族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等活动。
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甘南州成立了教育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订下发了相关实施方案、通知等文件,对全州教育系统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图为甘南州玛曲县齐哈玛乡寄宿制学校的师生在学习《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读本》
近年来,甘南州着力打造三大工程,健全育人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工程”在小学阶段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礼仪的训练教育为重点,同时注重历史典故、《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诵读教育;在中学阶段以读书明理、灌输教育为主,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国家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了解国粹,知晓励志历史名人,认识优秀乡土文化等,培养家国情怀、爱国精神;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工程”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以国家统编教材为抓手,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编纂《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读本》,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分学段、分年龄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了解继承。把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融入到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工程”通过开展“文化植根”“文化塑形”“文化育人”“文化强师”“文化立信”等方面的学校文化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渗透到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第二课堂、社团、兴趣班等,引入传统戏曲、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校内的标志牌、宣传牌、广播站、走廊上的各种固定标语牌均及时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深入研究和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力度,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多年来,甘南州教育局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契机,坚持长期在全州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教育活动,在学生中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使他们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强化爱国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抵制达赖集团渗透破坏活动以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甘南州教育局还注重开展新旧历史对比教育,组织各学校大力宣传中央对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和涉藏工作重点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牧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及广大群众享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等情况,教育引导师生明辨是非,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更加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地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图片由甘南州委统战部《同舟》编辑部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学者解析云南迪庆多元民族和宗教和谐共生原因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生活着26个民族,文化多元,宗教信仰多样。各民族遵循各自风俗习惯的同时相互尊重,和谐共生,亲如一家。 [详细] -
民族情深,小康路上这家民企与农牧民携手同行
如今扎西次仁所在的巴嘎村全村共有20辆运输车,靠着从米林分公司运输砂石、原材料等方式实现了脱贫致富。[详细] -
学者观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 带动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2015年,当地尚有贫困人口20万,经过努力,截至2019年底,贫困人口仅剩0.28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