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图为青海尖扎“五谷画”。(资料图)张添福 摄
“我一直有个绘画的念头,但很少动手画画,现在学习‘五谷画’,兴趣很浓厚,希望可以成为一名‘五谷画’艺人。”居住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的完玛吉10日对中新网记者说。
当日,完玛吉参加了十天的2020年尖扎县级非遗名录项目“五谷画”制作传承保护培训班在德吉村正式结业,她的培训作品在展览中获得三等奖。
尖扎县文化馆馆长扎西才旦介绍,跟完玛吉一样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及在校学生、残疾人等约50人参加培训,期间,讲授“五谷画”概念及图案设计艺术、防腐技术、制作及装裱技能、增亮工艺等内容。
图为青海尖扎“五谷画”制作传承保护培训班结业现场。张添福 摄
所谓“五谷画”,即当地民众以青稞、小麦、油菜籽等,通过巧妙构思,粘贴“绘制”的图案。
索南本是当地有名的“五谷画”传承艺人,并具体承担本次培训。
在翻译帮助下,索南本曾向记者介绍自己来自高原的手艺,二十年前,一次短途运输途中,自己突然听不清车里的人声,“无论怎么努力,耳朵里仍旧模糊不清。神经性耳聋——这像是一道晴空霹雳,将我原本幸福安稳的生活彻底打乱。”
成为残疾人,找工作受阻,索南本陷入低谷。
图为“五谷画”制作。(资料图) 张添福 摄
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五谷画,发现这个叫“五谷画”的工艺品,跟自己小时候父母做的“吉噶拉姆”一模一样。
整整7年,在家里学艺的他,终于摸索成功了“五谷画”的制作技艺。而《吉祥八宝》《和睦四瑞》两幅作品,是索南本的第一单生意。“总共卖了6000元,这笔钱对于7年没卖出一幅画的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数字。”
挖掘粮食艺术价值,“五谷画”艺人犹如“神笔马良”,让廉价粮食摇身一变,值千金。
图为青海尖扎“五谷画”参训学员展示自己的作品。张添福 摄
尖扎县副县长李力科介绍,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和交流研讨等形式,旨在提高参训人员尖扎“五谷画”制作能力和水平,让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找到了差距、提高了水平,从而更好地让“非遗”元素服务文化旅游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保护优秀文化遗产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尖扎县文明办主任李芝兰表示,此次培训班激发了新时代广大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藏乡残疾人索南本“五谷画”勾勒新天地
整整7年,在家里学艺的他,终于摸索成功了五谷画的制作技艺。7年间,他不知道试验了多少次,不知道失败的作品有多少。“虽然没有卖出过一幅画,但收获的却是日益加深的热爱和渐趋完善的技艺。”[详细] -
青海:藏家失聪女达藏措用五谷画出新生活
2014年4月,在亲友们的鼓励下,达藏措和同样失聪的哥哥索南本拿着两幅精心制作的五谷画找到尖扎县政府有关部门,表达了制作五谷画工艺品的想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