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最后的“变轨师”
“其实这不过是一份平平淡淡的工作罢了,这些年我要做的就是耐得住寂寞,有一份坚守。”对着镜子整理工作服的王光华说道。作为青藏铁路公司西宁车务段甘河工业站的一名扳道员,今年56岁的王光华从事这份工作已经有11个年头了。
2月22日,王光华对着镜子整理衣服。新华社记者 严赋憬 摄
扳道员是铁路大规模电气化之前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每当接到指令,他们需要手动扳动道岔,改变火车轨道路线,让列车顺利通行。因此,扳道员也被形象地称为“变轨师”。
受运输生产限制,甘河工业站是少数尚未实现自动化的车站。王光华与他的同事们负责站内9条专用线18组道岔的转换和保养工作,风雨无阻,常年无休。他说:“对于我们铁路工作者,没有节日这一说。”
一天的任何时候都可能有车通过,即使没有车也需要严阵以待。在铁轨旁不足5平方米的扳道房里,王光华的全部“家当”包括:一部电话、一把手电筒、一个对讲机和两面信号旗。
当接到指令有车通过,王光华需要完成一系列动作:开锁、推拉杆、扳道岔、落锁、确认反馈。待火车过完道岔后,他返回扳道房,等候下一道指令。11年来,这套动作重复了上万次。
2月22日,王光华正在用力推动拉杆。新华社记者 严赋憬 摄
“说白了,扳道员是一个熟练工种。”王光华说。他认为扳道员需要的不是高超的技能,而是强烈的责任心。如果道岔的位置没有扳到位,列车变道时候就可能受到挤压,发生事故。
自从成为扳道员以来,王光华时刻不忘最初学习的工作守则:一看、二扳、三确认、四显示。挂在墙上的这几个字始终铭刻于心,每一次作业时,他都要反复咀嚼,防止出错。在重复的枯燥里,王光华与同事们克服孤独,干着一份终将消逝的工作。
2月22日,王光华沿着铁轨正在巡检。新华社记者 严赋憬 摄
随着电气化、电脑控制等应用越来越普及,许多老的铁路工种渐渐被机械取代。高原上的“变轨师”屈指可数,王光华和同事们也是青藏铁路公司最后的一批扳道员,今年是他工作的最后一个年头:“本来去年就要退休了,但是现在缺人,领导让我再坚持一年。”
站内的道岔自动化改造慢慢提上日程,以前需要人力完成的扳道工作,以后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便能完成。王光华说:“这样的改变是必然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扳道工终有淘汰的一日。”他虽然内心感到不舍,但也明白这是时代发展使然。面对新的变化,他鼓励年轻人学习新的技能,迎接新的工作。
退休之后,王光华打算好好陪伴家人。热爱摄影的他想带着妻子自驾游,走出这小小的扳道房,去拍拍外面的世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守卫机车安全的“娘子军”
春运期间,她们守在机车旁,检查设备安全性能、叮嘱登顶工作人员,一站就是一整天,用耐心与细心守护着春运机车安全。[详细] -
坚守“世界铁路之巅”的卫士
高海拔伴随着高挑战,沱沱河站派出所民警时刻面临着严寒多变的气候和高原疾病的考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喘不上气,已经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体验。[详细] -
“生命禁区”里的养路工
春运期间,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车间的养路工们坚守在平均海拔4900米的唐古拉山区,守护着这段海拔最高、灾害最多的125公里冻土线路,让“天路”平稳延伸至高原深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