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甘肃省舟曲县:学党史强信念 守初心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1-04-27 16:03:00来源: 甘肃日报


舟曲油菜花海。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连日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以学党史为载体,以悟思想为根本,以办实事为重点,以开新局为目标,迅速吹响党史学习教育“集结号”,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感受信仰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同时,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十四五”规划谋篇开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无垃圾”环境革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五无甘南·美丽舟曲”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早部署广动员 汲取前行力量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甘南州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舟曲县及时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对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第一时间印发《舟曲县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对全县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具体安排,迅速成立舟曲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对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精心谋划,要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史明理”中增强历史自觉,在“学史增信”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学史崇德”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学史力行”中坚持知行合一。

  动员会后,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迅速行动,通过自学与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专题学习、书记讲党课、读书班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深悟透党史,通过学习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

  强学习重实践 淬炼红色灵魂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舟曲县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紧盯学习重点和关键环节,通过“六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通过读书研讨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上,认真研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教育书目,开展学习研讨,作出表率,立起标杆。举办专题党课学。“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在现实主义的长卷中追溯历史,筑牢信仰之基;在党的峥嵘岁月中重温历史,补足精神之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忘历史,把稳思想之舵……”甘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表示,全县广大党员要切实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邀请专家授课学。邀请省、州、县委党校专家老师授课,使全县党员干部真正在思想上受启迪、灵魂上受触动,切实把学习教育实效转化为激励党员干部砥砺奋进、勇担重任的强大动力。观看红色影视学。通过观看《建党伟业》等优秀红色影片,让党员干部共同缅怀革命历史,回忆峥嵘岁月,深刻体会英雄先烈们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传承红色基因,铭记伟大胜利。向先进典型学。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为榜样,通过聆听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和观看中央电视台《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系列片中张小娟的感人故事,向先进典型看齐,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在现场感受学。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赴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缅怀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体会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征程;在舟曲县党性教育基地,切身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用脚步寻访红色根脉,用红色点亮初心使命。

  中共舟曲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全体学员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缅怀先烈,学习党史。

  学党史办实事 架起连心桥梁

  建设停车场,向敬老院老人提供爱心服务,慰问困难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开展送医送药、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舟曲县在“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围绕社会保障、矛盾化解、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基础设施、结对帮扶、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生态保护等关乎民生福祉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了332项办实事项目,从群众最关心的难题做起,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峰迭镇秀城、水泉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基层党建与社区物业、群众呼声有机融合,稳步推进“红色物业”,激发社区多元共治活力;县人民检察院完成12309检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案管、控申业务部门全部入驻办公,实现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四办”目标;县公安局通过推行摩托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摩托车转籍异地通办、扩大机动车免检范围、放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年龄、违法异地处理、机动车交强险信息在线核查等措施,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创载体活形式 激发精神动力

  “红色电影大家看”“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舞蹈大家演”“党史知识大家答”“党员心声大家谈”“党史故事大家讲”……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出彩,舟曲县创新方式方法,精心计划组织开展“八个一”系列活动:拍摄一部以舟曲县红色历史为主题的专题片;通过诗歌朗诵、情景剧、文艺表演等形式打造一堂精品党课;举办一次红色电影巡回展映;举办一场“红心向党”主题演讲比赛;创排一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举办一场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书画摄影展览;开展一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征文活动;组织一场地方民俗文化汇演。

  通过组织开展唱红歌、说快板、讲党史、诵经典、展书画、写文章、演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干事热情和精神动力。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舟曲县将充分发扬“三牛精神”,以忠诚信仰的崇高追求、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创新求变的胆识勇气、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在学习百年党史、致敬革命先烈中汲取力量,奋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舟曲。

  “党建+生态”护航新发展

  步入舟曲,满目青环翠绕、江水碧波荡漾、街巷干净整洁,村貌焕然一新,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舟曲县始终坚持把保护绿色家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建立了“党建+生态”新模式,号召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线争当绿色先锋,不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封山育林、水源地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

  自“美丽舟曲”行动以来,舟曲县紧紧围绕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按照“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县委统一领导、党(工)委组织实施、党支部具体落实”的组织领导架构。出台了《“美丽舟曲”行动实施方案》和《督查考评办法》,细化完善了129条督查考评标准,各级党组织成立工作专班,靠实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责任。各乡镇党委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班子成员下沉包抓村,村“两委”成员、无职党员组建环卫工作队,通过划片包干、集中整治等形式,开展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排查治理、拆危治乱、植绿补绿和户内环境卫生整治等行动,全面改善了城乡环境。

  近年来,全县认真践行“两山”理念,聚焦绿色发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底色逐步绘就。始终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畜禽禁养区、河湖管理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投资14.36亿元实施江顶崖滑坡、牙豁口滑坡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53个。投资3.28亿元实施中路河堤防等水利项目48个,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3.24万亩,义务植树602万株,人工造林21.75万亩,人工种草8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覆盖度达51.02%、91%。扎实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整治和“一江两河”流域全面禁捕行动。建立覆盖70条河流沟道的三级河长体系,358名河长和11名警长常态化巡河。实施村组环境整治项目62个。

  一抔土、一滴水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无化肥农药残留的有机蔬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如今的舟曲,农户家备足农家肥成为春耕的新亮点,昔日臭烘烘的农家肥现在成为农民抢手的“当家肥”,也成了农民种地的“新宠儿”。农户都说,农家肥和有机肥不仅能降低春耕的成本,而且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吃起来更可口。为了鼓励引导农民群众走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舟曲县制定出台了农家肥激励补贴机制,并由舟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策划了微电影《蝶变》,讲述人民群众在“五无甘南·美丽舟曲”行动推进中从有分歧到转变,再到认同,直至产生共鸣的全过程,创新了“五无甘南·美丽舟曲”的宣传引导方式,加深了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与自觉。

  当白天的喧嚣在烟火气息中逐渐褪去,城市夜幕温柔地降临,会发现绚丽多彩的灯火,将舟曲点缀得五彩缤纷。舟曲县自“美丽舟曲”行动开展以来,集中更换新老城区店铺门头牌匾452块,城区主干道亮灯率达98%以上,背街小巷亮灯率达96%;改造维修城区道路、排水、环卫、公园、广场等市政基础设施,更换护栏、廊架1500余米,疏通排水渠道1800余米,修整硬化街道1800余平方米,修缮塌陷人行道路面500余平方米。这一系列“环境革命”将这座白龙江畔的小城打扮得如诗如画。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舟曲县全面打响“五无甘南”亮丽品牌,奋力书写“美丽舟曲”的崭新篇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美丽舟曲正在一步步走来。


舟曲美丽乡村。

  “党建+产业”拓宽新路子

  近年来,舟曲县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培育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党建+产业”品牌,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助推农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舟曲模式”,为舟曲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山的雄奇,水的温婉,在天地之间勾勒出一幅清新灵动的水墨画卷。舟曲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以“一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举全力提升白龙江风情线整体水平,让延绵70公里的白龙江两岸一步一景,使白龙江风情线成为通往涉藏地区的一条绚丽彩带。为了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成“生产力”,舟曲县以白龙江沿线乡镇为着力点,成功培育“田园城马·英雄故里”“多彩石城·生态农庄”“康养水乡·江南荷韵”“春蚕吐丝·美丽蝶变”“红杉云烟·飞瀑流泉”5个“党建+乡村旅游”品牌,高质量打造了2个文化旅游标杆村、18个全域旅游专业村、445家农家乐和民宿。不断加强旅游行业党建示范点建设,在旅游景点融入党建元素,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义务咨询岗;在旅游景点商铺中,创建了一批“党员示范店”;开展“党支部书记带你游家乡”“当地党员讲当地故事”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化身为群众游客的“服务员”,提升全域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把旅游产业做细做长。近年来,舟曲县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共达452.98万人次、21.36亿元。

  徐徐春风中,纹党花摇曳,中华蜂簇拥成群采着花蜜;高科技大棚中,羊肚菌变身为一朵朵“致富伞”,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山野丛林中,有“金凤凰”之称的从岭藏鸡正在四处觅食……截至2020年底,经济林果、道地药材、从岭藏鸡、中华蜂、黑土猪、羊肚菌种植养殖规模分别达25.36万亩、11.2万亩、110.3万只、5.2万箱、5.94万头、1719亩,金丝皇菊、牡丹、玫瑰、刺五加、乌龙头、金银花等新兴种植产业遍地开花。近年来,舟曲县按照“党建+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农户(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模式,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引领合作社发展标准化,推动了管理专业化、业务流程化、操作规程化,让运营和管理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增强了合作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培育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1173家,成立专业合作社和互助社党组织205个,培树出“田园党建”“甜蜜党建”“致富伞党建”“金凤凰党建”“党员管家”等5个“党建+合作社”品牌,引领带动群众奔上小康路。目前,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达30个,14种产品入列国家级重点扶贫产品供应商目录和“甘味”农产品品牌名录,2种产品荣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如今的舟曲,实现了乡村旅游高位发展、富民产业提质增效、民生福祉节节攀升的骄人业绩,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治理”激活新服务

  近年来,舟曲县通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凝聚了整体合力、提升了服务能力、创新了载体平台,形成全民参与、社会调节、群众自治的基层治理良性循环。

  “群众的小心事有人问了,群众的小心愿有人满足了、群众的小问题有人解决了……这些变化,得益于舟曲县“党组织+网格+十户联防”管理体系的探索建立。按照县委、乡镇党委、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四级网格化组织体系,全县配备了579名网格长、1926名联户长,管控网格内各类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洪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尖兵排头”和“主力军”作用,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唱响了基层治理“最强音”。

  舟曲县基层治理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党支部+网格”治理上,也体现在城市社区党建的方方面面。

  自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以来,舟曲县建立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105个驻区单位、2000余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登记,广泛开展“做新时代雷锋传人”“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居民们发现之前“看得见的没人管,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消失了,现在遇到困难找社区,一次性就能把事儿办成。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贴心的服务,主动投身到基层治理中来,舟曲县抢抓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试点县机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19个、站212个,构建了县、乡(镇)、村主要领导负责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创新实践“学和讲”中聚民心、“议和评”中树榜样、“帮和扶”中见实效、“庆和乐”中扬新风4个“1+1”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努力提升全县精神文明实践水平,处处彰显出乡风文明新风尚。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