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重走天路看变迁】我在“云端”守天路

发布时间:2021-07-22 10:20:00来源: 新华网


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七中队官兵在昆仑山口巡逻(2月3日摄)。新华社 杨浩 摄

  高速行驶的列车通过7月的可可西里,在长约1600米的昆仑山隧道穿行而过,在青藏铁路守护了11年的上士罗昌强已记不清这是多少次目送列车平安穿行雪域天路。

  担负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守护及周边铁路巡逻任务的,是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七中队。这个中队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其中一个哨位海拔为4868米,是武警部队海拔最高的固定执勤目标哨位,被誉为“云端哨卡”。

  2015年10月,中队战士罗昌强的父亲和爷爷来部队看望中队官兵,他们祖孙三代是建设和守护青藏交通线的一个缩影。

  罗昌强的爷爷叫罗生芳,在1964年至1974年间参加了青藏公路整修工程;父亲罗正廷参加了青藏铁路二期建设工程。2010年12月,罗昌强来到了中队,守护着爷爷和爸爸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路人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没有什么专业的工具。修路材料只能靠大家喊着号子、肩挑人扛地运上山,加上医疗条件差,很多人最终因为不适应高海拔的劳作再也没有醒来。

  “爷爷修的是跨越唐古拉山脉的路段,也是整条路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路段。”罗昌强说,“从西宁到唐古拉段,爷爷走了整整半个月。当时的爷爷不大明白修路的意义,只知道这路‘非修不可’。”

  “非修不可”的信念也传承到罗昌强的父亲罗正廷心里。

  2001年6月,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工建设。2002年刚过完年,罗正廷就来到青藏线上,成为一名修路工。

  在海拔3800多米的三岔河特大桥上,罗正廷亲历了自然的险恶。

  大风夹杂着暴雪,桥墩最上面还没凝固,铺的棉被、塑料等保温材料被大风掀开。为防止混凝土被冻,罗正廷和几个工友去重新铺盖保温材料,突然一名工友因缺氧头晕导致身体不稳,从几十米高的桥墩上跌落……

  生命在雪域高原显得如此脆弱,可是没有一个人在危险面前退缩。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同一天,罗昌强所在部队正式在昆仑山隧道上勤。

  15年来,中队在无人区巡逻18万多公里,热心救助群众1561人,排除铁路落石、野生动物上道、铁轨冻冰等险情492起,精心守护15万多趟列车平安穿行。

  2015年9月,一头野牦牛突然撞破护栏闯入铁道。时任中队长杨富祥和3名战士不顾危险,死死抓住牛角,其余战士一拥而上用警绳拴住牛脖子,合力将野牦牛拉出了铁道。

  2019年8月,昆仑山下铁路涵洞两侧地基夯石被洪水冲塌。罗昌强和战友们,面对一块块重达几十公斤的夯石,跳进肆虐的洪水重垒加固,避免了险情进一步发生……

  “那年我来到昆仑山下,当兵走上云端哨卡;青春的浪漫在雪绒花前,士兵的风流在关山月下,这条通向远方的天路就是我为你捧起的哈达……”这首《云端哨卡》是对护路官兵们迷彩青春的真实写照。

  在罗昌强父亲和爷爷临走时,中队官兵承诺:“一定会沿着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者的足迹,将历史的接力棒传承下去!”

  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就像是雪域高原上的洁白哈达,连接着西藏与其他省市,诉说着一代又一代天路建设者和守护者的故事。


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七中队官兵在青藏铁路沿线巡逻(5月21日摄)。新华社 杨浩 摄


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七中队官兵在训练馆训练(2月1日摄)。新华社 杨浩 摄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夫妻档”携手守护“天路”平安

    杨鹏、李小燕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电务段的职工。夫妻二人从2010年大学开始恋爱,2012年9月一同来到格尔木电务段报道,二人的爱情路至今已走过11个年头。[详细]
  • 青藏线上的“‘95后’女蜘蛛侠”

    她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在高空维护设备,保障电力机车供电,正常运行。因为要经常爬到高高的接触网上作业,人们形象地称她们为铁路“女蜘蛛侠”。[详细]
  • 坚守“世界铁路之巅”的卫士

    高海拔伴随着高挑战,沱沱河站派出所民警时刻面临着严寒多变的气候和高原疾病的考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喘不上气,已经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体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