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高原上,那一抹“火焰蓝”

发布时间:2021-12-15 10:56:00来源: 四川日报


陈洪桥(左)在桃坪羌寨检查消防。 阿坝州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索郎更波(右)给牧民讲解牧区消防知识。 阿坝州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11月4日,若尔盖草原上,暴风雪肆虐,气温下降到零下14摄氏度。5匹河曲马上,5名身着蓝色制服的汉子艰难前行,人与马呼出的阵阵白气瞬间被风雪吹散。

  “大哥,你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吗?”其中一位汉子问。“知道,你们是消防队的!这么冷的天,你们受累了。”

  随后,他们将从县城带来的生活用品递给牧民,又拿出消防手册,在唠家常的时候,一页页向牧民宣传草原防火知识。他们是若尔盖消防救援大队唐克镇政府专职消防站的队员,是四川省阿坝州消防救援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身披“冰铠甲”战斗

  若尔盖草原。清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去,藏族群众的房屋顶升起阵阵炊烟。一台红色的消防车载着五个身穿“火焰蓝”制服的消防员,行驶在草原的公路上。这一天,若尔盖县消防救援大队唐克镇政府专职消防站的队员们,要到10多公里外的牧民定居点开展草原防火宣传。

  这个消防站坐落在海拔3500米的草原上,从2020年12月起,5名藏族消防员和一台消防车就坚守在这里。站在我面前的队长叫索郎更波,30岁,高原的雨雪风霜把他的脸庞打磨得比实际年龄苍老,但神色却更加坚毅。19岁从部队退伍,索郎更波便入职消防,一干就是11个年头。去年,听说要建唐克消防站,索郎更波第一个报名,由于是消防骨干,他担任这5个人的“头儿”。

  灭火、抢险救援、火患防控、消防宣传、社会救助、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安全保卫……就这5名消防员,要负责包括唐克在内的四五个乡镇的消防工作。“有时候到一个乡开车要大半天,但草原上的消防责任重大。”索郎更波说。

  5名消防员的家都在几十公里外的若尔盖县城。大家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只能走一个人,轮流换,只待两三天就要回来。

  用冰做的“铠甲”见过吗?若尔盖的群众就见过。更波与队员们的战斗服上结了一层冰霜,他们衣服也变得像“冰铠甲”一样,一抬胳膊战斗服喀喀作响。更波的眉毛、睫毛上也被冰霜染成了白色。周边配合打火的群众关切地说:“更波队长,天冷,赶快进屋烤烤火!”“没事没事,一身的泥水会弄脏屋子的。”更波婉言谢绝。

  阿坝州的山山水水间,有许许多多的“索郎更波”选择坚守在雪域高原上。

  练就“火眼金睛”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羌族大娘朱花花就住在这里。闲暇里,朱大娘总是坐在门口一边与邻居聊天,一边绣羌绣。隔两三天,就有一位身穿制服、脸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带队从她家门前经过。见到他们,朱大娘都会热情招呼:“陈同志,婀呜呐嗯!(羌语‘你好’)。”中年汉子名叫陈洪桥,是去年成立的桃坪政府专职消防站负责人。在朱大娘眼里,陈洪桥和他的队友就是这片“理想城”的守护者,“他们是羌族人的兄弟!”有人问起,朱大娘总是深情地说。

  在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的桃坪羌寨,羌族每家都设“火塘”,羌寨内部采用木材构造,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到寨子组织灭火演练、开展防火巡查、宣传消防知识、提供便民服务,就成了陈洪桥和战友们每天雷不打不动的事,“一定要注意用火用电!”“老乡,请记得‘人走火灭’哦!”“你好,需要帮助吗?”……这是他们每天不厌其烦对寨中群众和游客重复最多的话。寨中每一条疏散通道、每一条暗沟水渠以及每一家房子结构布局,消防员们都了然于胸、烂熟于心。

  “在羌寨防火,最困难的事情是发现和劝导极少数观光客乱扔烟头的不良习惯。”陈洪桥告诉记者,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安装广播进行劝导、让旅行团导游协助监督、“尾随”吸烟的游客进行提醒等。天长日久,陈洪桥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看观光客的样子,就大概估计得出他(她)是不是吸烟者。

  在与寨子里的群众长期交往中,陈洪桥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的责任。”他说。

  “桃坪羌寨是我们的文化瑰宝,绝不能让它在我们手里有任何闪失!”站在羌寨门口望着寨子,陈洪桥说,最让他欣慰的是,自消防队成立来,寨子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这些年来,我已听惯了杂谷脑河流淌的声音,多年的抢险救助和为民服务,这里各族群众早已把我当自家人!”陈洪桥说。

  主角名片

  索郎更波

  藏族,1991年出生。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人。2008年12月入伍,2010年12月从部队退伍。2011年加入若尔盖县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队。历任战斗员、班长、政府专职队副队长、政府专职队队长、2020年12月任若尔盖县消防救援大队唐克镇专职消防站站长。

  陈洪桥

  汉族,1995年9月出生,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人。2014年9月入伍,历任理县三湘大道消防救援站战斗员、副班长、班长,2020年11月任理县桃坪镇专职消防站负责人。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