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10年增加4倍
图为普氏原羚。马铭言 摄
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5日消息,2020年濒危物种监测结果显示,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大幅增加,10年间增加4倍多,栖息地面积进一步扩大,栖息地面积扩大52.43公顷(2016年前栖息地面积为437.96公顷,现为490.39公顷)。同时,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种群数量为116只,相较2019年(80只)有所增加。
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少的物种,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有蹄动物中处于最濒危的物种。青海湖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仅存的栖息地。普查显示,2007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300余只左右,在民间和官方的共同救助下,几近灭绝的普氏原羚物种逐步摆脱濒危处境,种群有了明显的恢复,目前普氏原羚年均种群数量稳定在2700余只。
图为水鸟在青海湖飞翔。马铭言 摄
据介绍,2020年度监测工作从2020年3月持续开展至2021年2月,系统监测了水鸟、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动态分布等,全面调查了普氏原羚栖息地植被类型、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等内容。
2020年水鸟监测结果显示,共监测记录到水鸟58种,其中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黑颈鹤)、二级6种(角 、黑颈 、白琵鹭、蓑羽鹤、灰鹤、大天鹅);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1种(黑颈鹤)、近危3种(灰鹤、大天鹅、白眼潜鸭);达到或超过世界种群分布1%的水鸟有13种。水鸟全年统计总量为46.2万只,比2019年增加了近8.6万余只,2016年至2020年5年间青海湖水鸟统计总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除2018年外),年均保持在40余万只。
2020年植被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植被植株营养枝平均高度11.9厘米,其中优势种营养枝平均高度15.0厘米,植被总覆盖度76%,其中优势种覆盖度39%。植被生长的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极有利于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当地牲畜生存与发展。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始于2007年,年度监测报告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为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探访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岸保护站
普查显示,在民间志愿者和官方救助中心的共同救助下,普氏原羚种群数量14年间增长约9倍,年均种群数量稳定在2700余只。[详细] -
青海建成中国首个普氏原羚保护通道
由青海省、州、县三级检察机关合力督促建设的普氏原羚生命保护通道正式建成,这是中国国内首个普氏原羚保护通道,也是青海省第一个单一物种野生动物生命保护通道。[详细] -
青海: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普氏原羚14年种群数量增约9倍
调查结果显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14年间增长约9倍,达到2560余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