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脚下的土地就是奋斗的源泉
【开栏的话】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青海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各地各领域取得变革性、实践性、突破性、标志性进展。今天,踏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激越鼓点,本报记者将深入高原戈壁、山川田野、城市社区、农村牧区,深入新征程新作为的火热现场,融入群众生活,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去挖掘、去见证、去记录新青海建设的铿锵步伐。
即日起,青海日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全面展现新时代青海发展成就,展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砥砺奋进、谱写新篇的光明前景,彰显江源大地勃勃生机与活力,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青海故事,用力用功擦亮新征程青海名片,汇聚起全省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2月17日下午,记者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易稼源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看见西红柿、生菜、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据了解,该公司是贵德县“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点企业,主要种植西红柿、秋葵、韭菜等,引导周边2000余农户从事种植业,为周边地区的种植户、养殖户搭建了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和示范园区,为推动全县特色农牧业扩大生产规模发挥了积极作用。图为大棚里生长的辣椒。
2月17日,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易稼源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走进其中一个种植高原特色水果的大棚,恍若置身于热带雨林之中,一排排木瓜树擎天而立、茁壮生长,一个个硕大饱满正在转色的木瓜缀满枝头,不时有灌溉的水滴顺着枝叶、果实滑落。
春光中,辛劳间,大棚里,“丰景”这边独好。
公司经理张小维看着硕果累累的木瓜树,眼里满是欣喜与欣慰,欣喜的是木瓜很快就能上市挣到钱了,欣慰的是她深感在青海高原能将南方的水果种植成功是有多么的不容易,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木瓜是我们从广东引进的,从去年5月份开始定植,现在种植了15个大棚。木瓜里面是空心的,它的生长期是4年。咱们贵德位于黄河谷地,白天气温高、水源丰沛,具备种植木瓜的条件。”张小维对木瓜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
“刚开始种植时,木瓜苗子特别小,小苗子不能用大水浇灌,我们就拿着小桶一株一株进行浇水。”张小维一边描述,一边用手在脚踝处比划着,“就是这样,看着树一截一截地长到了今天。”
“我们的木瓜产量比较高,可以达到5000公斤。熟果可以直接吃或榨果汁,生果可以凉拌或炖汤,成熟后的木瓜又大又甜口感好,在西宁以及当地周边很受消费者青睐与欢迎。去年,我们将木瓜销售到了西宁王府井、中发源等超市,招徕了许多回头客点名要我们的木瓜。”话语间,张小维显得十分自豪。
“走吧,再带你去看看我们种植的‘粉贝贝’西红柿!”跟着张小维,掀开厚厚的门帘,迎着温室里扑面而来的湿热,记者又一头“钻”进了西红柿大棚。只见藤蔓上已经挂上了一嘟噜一嘟噜小西红柿,绿的,红的,黄的,橙的,它们一个个密密麻麻、挤挤挨挨挂在枝叶之中,着实惹人喜爱。
张小维说:“因为颜色粉嫩,所以取名为‘粉贝贝’,别看这个番茄小,在我们科学的种植下,口感味道可是越来越好呢!”
“我遇到什么不懂的,就在微信上请教农科院的老师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张小维眼中充盈着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这些年来,我一直是在干中学,学中干。”的确,这样一句看似朴素的话语,道出的却是多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状态。
记者不禁感慨,“学习”与“实干”不正是他们打开“建功新时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吗。
谈起种植“粉贝贝”小番茄的经历,张小维颇有心得地说:“都是因为采取了科学技术,番茄才能长势良好,同时更离不开贵德县农牧和科技局工作人员提供的帮助。”她口中的科学种植技术正是近年来贵德县在设施大棚里所推广的“秸秆反应”种植技术。
据贵德县农牧业综合中心副主任米红云介绍:“‘秸秆反应’技术是将秸秆粉碎,在温室里开沟后,把秸秆铺上,再放上生物菌,通过发酵之后,一方面可以增加低温,另一方面,待秸秆腐蚀后,可以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让农作物生长更健康。除了‘秸秆反应’种植技术以外,我们还采取黄蓝板粘虫技术、使用有机水溶肥等绿色栽培技术,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也保障了群众舌尖的安全。”
除了木瓜与番茄,张小维的大棚里还种植了辣椒、秋葵、茄子等多种蔬菜。一个个建起的设施大棚、一筐筐带着露水且即将运送到市场的蔬菜。脚踩这片温暖而厚实的热土,张小维内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作为贵德县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与省级龙头企业,她立志将继续采取新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人享用到绿色、安全又健康的蔬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魏金明:我在玉树32年种出“江南绿”
西兰花、韭菜、水稻……走进魏金明的蔬菜基地,大片蔬菜和其它农作物茂盛生长,很难想到这是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详细] -
青海省贵德县:蔬菜产业敲开百姓幸福生活的大门
正在往大卡车上装红笋的菜农马占明接过话茬笑着说,“我们新街乡的蔬菜今天晚上就能发到兰州市场,再转运到广东等地进行销售,青藏高原的红笋都能端上广州人的餐桌了。”[详细] -
草原深处“舌尖上”的嬗变:无肉不欢到无菜不欢
在45岁的康巴汉子旦真多杰看来,草原深处牧民已从单一的肉奶类食物选择过度到多样的“舌尖”享受,“这与外界不断的交流分不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