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青海故事】擦亮“黑藏羊”金字招牌
三月的塔秀草场生机勃勃、牛羊成群,牧家炊烟袅袅。牧民达杰正将黑藏羊赶回羊棚,准备第二天早上喂养的饲料。
达杰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黑羊场的牧民,在他眼里,黑藏羊是贵南草原上的“黑珍珠”,也是牧民群众增收的“宝贝”。
“这种半圈养方式可以节省很多劳力,我们可以一边打工,一边获得繁育中心和合作社的分红。”达杰说,正是因为养殖黑藏羊牧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好。
1958年,贵南黑藏羊峰值时达到20万只。之后,受市场皮毛价格下滑影响,贵南黑藏羊数量急剧减少,到1998年,全县黑藏羊仅剩1200只,总数下降到历史最低。
如何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突破畜牧业发展瓶颈,打响贵南黑藏羊品牌,实现畜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向“领跑”的华丽转身?贵南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决定以党建为抓手,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打造“1210”黑藏羊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动黑藏羊保种规模逐年扩大。
2013年贵南县成立黑藏羊养殖协会;2015年成功注册“贵南黑藏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最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核,贵南黑藏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贵南县提出“1210”的发展模式。
“三项认证使贵南县特色畜产品拥有了进入国内外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对提高黑藏羊系列产品知名度、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发挥有效作用。”贵南县农牧和水利局局长刘玉峰说。
3月28日,记者走进贵南县黑藏羊繁育中心看到,中心副主任旦正杰和同事正在给黑藏公羊喂饲料。该中心主要负责饲养种公羊,到了配种季节的时候,把这些种公羊分到不同的母羊群(扩繁群)中进行配种。若母羊产的羔羊经鉴定合格后给牧户每只补助200元,然后拉到中心饲养,直至成年。
贵南县黑藏羊繁育中心是贵南县提出“1210”发展模式中的“1”,也就是以一个繁育中心为主。另外,还有两个黑藏羊示范村,10个合作社。目前,中心公羊达到了500多只,中心的建立达到了高效养殖保种扩繁的目的。
旦正杰介绍,黑藏羊繁育中心还与青海省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等技术团队签订协议,对黑藏羊羊肉风味关键基因调控、生长发育关键基因高效筛选分析、羊肉营养价值评价分析等方面工作进行研究,并已完成研究工作。
目前,贵南县黑藏羊良种繁育体系全面建成,2021年黑藏羊保种规模增加至2.4万只,同比增长120%,到2022年力争达到7.2万只。
有了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县品牌效应,还需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延展相关产业链。因此,贵南县在强化黑藏羊遗传资源保护、选育工作的同时,加快建立品种、繁育、检疫、屠宰加工、肉制品检验、冷鲜冷链运输等一套黑藏羊产业标准体系,制定有机羊肉生产操作规程,加快黑藏羊收购标准化、数据化、透明化网络建设,使黑藏羊全产业链得到健康融合发展。
酒香也要会吆喝。贵南县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和保护,借助“青洽会”“农交会”“丰收节”等省内外营销促销平台和网络新媒体,积极开拓黑藏羊产业国内市场,擦亮“贵南黑藏羊”金字招牌,挖掘黑藏羊独特的文化资源,加大与自然风光、藏绣歌舞、传统民宿、特产美食等要素有效融合,促进农牧文旅协同推进,最大程度地开发黑藏羊潜在价值,让贵南黑藏羊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春天里的青海故事】“草滩滩”振兴路上变身“金湾湾”
下巴塘村的草原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下摇身一变,化成村民的“金湾湾”,干部和群众也都成了新时代的“追梦人”,和着暖风与梦想,一起向未来。 [详细] -
【春天里的青海故事】湖畔牧家,小原羚“豆豆”认亲记
索南才让告诉记者:“发现小羊后,我们一直没看到大羊过来,就赶紧给哈尔盖派出所干警李士桢打了电话。等李干警到了以后,按照以往的救助习惯,我们又守了4个小时,还是没有大羊过来,所以采取了救助措施。”[详细] -
【春天里的青海故事】小网格编织大民生
目前,小区采取‘一格一支部’或‘多格一支部’的方式,搭建起‘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单元网格长’为基本框架的党组织体系,基本实现了党组织网格全覆盖、管理全覆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