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易地搬迁带来的满满幸福

发布时间:2022-04-03 09:53:00来源: 青海日报


昂文丁增一家人搬进幸福的新家园。  程宦宁 摄

  3月30日,天空湛蓝,天气晴好。

  站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萨呼腾镇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背后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一栋栋楼房整齐地坐落在雪山脚下,卫生室、警卫室、健身广场、物业服务窗口、超市……一应俱全,而这里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地方——牧人希望家园。这里也是杂多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我叫昂文丁增,今年33岁,2017年以前,我和妻子还有4个孩子,住在杂多县查旦乡跃尼村。那里平均海拔4700米,全年气候寒冷,无四季之分,只有平均气温大于0℃的暖季和平均气温小于0℃的冷季。

  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说下就下的雨雪和枯燥无聊的游牧生活,对于土生土长的我来说,已经习惯了,但是我想让四个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这片草原上,我们一家6口人,靠帮别人放牧维持生计。我们一家人挤在一个小帐篷里,夏天里面热得睡不着,所以我一直就想给家里盖一间砖瓦房。

  从我们村上到县城180公里,为了减少花费,我们一家人很少去县城,即使这样省吃俭用,一年到头也只能存2万元,距离盖房子的费用还差得很远。

  我也想过去外面打工,可是从小在牧区长大的我,没有任何手艺,慢慢这个想法也就被遗忘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而住新房也成了我心中最大的梦想。

  2017年5月,一个好消息传来了,杂多县针对“久困于穷”的全县711户31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萨呼腾镇吉乃滩分成2个小区进行集中安置,其中,牧人幸福家园集中安置270户,牧人希望家园集中安置441户。

  而我们一家就被安置到了牧人希望家园。第一次拿到钥匙,推开家门的那一瞬间,我脑子一片空白,感觉一切都像做梦一样。

  回过神来的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拿出了这几年攒下来的钱,把房子好好装修了一番。

  2017年10月,我们一家人终于如愿以偿搬进了新家。两个大点的孩子在县城上了学,另外两个小一点的孩子也有机会可以在县城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我妻子都会一边煮着奶茶,一边打扫着房间。70多平方米的2居室,让她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我们的新生活就这样开了头。

  装修完房子,家里的钱基本花光了。

  而这一次又是党和政府伸出了援手,杂多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杂多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并按户制定了脱贫方案。

  根据我家的情况,政府让我在家门口端上了“铁饭碗”,成了一名光荣的生态管护员。一个月1800元的工资也让我们一家6口人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虽然搬进了城里,但是每年5、6月份我还是会回到村里,上山挖虫草,给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如今我们一家人在杂多县城生活已是第五个年头了,从草场到城市,我在这座高原小城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让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干净水,在家就能洗上热水澡,家门口就能看上病……

  这些生活的细小变化,改变的不仅是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一家人的思想观念。

  自从搬到县城,我就发现这里比村里要热闹许多,特别是夏天广场上,跳锅庄、聊天,到处都是人,这让我有了摆摊的想法。

  白天要去巡山,晚上就有时间。 所以,我通过“530”小额贷款,买了一辆面包车,开始在县城夜市摆摊,每个月赚得不多,但是我感觉自己过得很充实。

  在我们小区里,和我情况一样的牧民还有很多,但是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也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比如我的邻居尕它,在村委会的申请和引荐下,在牧人希望家园小区“扶贫物业”公司当保安,一个月工资1200元,也算是端上了“铁饭碗”。

  现在,县里为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内生动力,增强我们的本领,正在建设一个集学、训、产、销为一体的县级牧民文化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将开展以牧民文化素养、技能培训、非物质文化传承、特色产品生产等为一体的培训,所有牧民可以免费参加。

  等开班了我第一个就去报名,技多不压身,到时候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就更有奔头了。

(责编: 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