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心针意 绣出新天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刺绣这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在各民族间自然流传,并且随着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认知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刺绣文化,广泛应用于服饰与生活用品之中,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的白马藏绣就是其中代表。
白马藏绣是流传在九寨沟县区域白马藏族间的一种传统刺绣工艺,它的起源已无从考证,但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綾锦。”《华阳国志·南中志》也说:“兰干,獠言纻也,织成文如綾锦。”罽毲:特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毛毡织品。纻:指用纻麻纤维织成的布。由此可知,西南少数民族的刺绣跟其他民族的刺绣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白马藏族正是西南地域少数民族成员之一。
聚力保护 独特的白马藏绣
班润美,今年39岁,是九寨沟县草地乡上草地村人,同时也是九寨沟白马藏绣传承人之一,她说:“我们家祖上在当地是土官,祖祖辈辈都十分重视白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直到现在,我快70岁的老父亲都还在四处奔走传承白马文化,传承和保护白马文化更是我的责任跟义务。”
白马文化中除了舞与熊猫舞之外,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白马藏绣。舞与熊猫舞只有男人才能参加,而女人也不能闲着,于是白马藏绣就成了她们最佳的选择。班润美从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对白马藏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当她在师范学校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草地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语文教师。在这期间,她发现现代文明的进入,把白马藏绣挤到了极为边缘的地界,很有可能在自然传承中成为历史,这不是她想要看到的结果。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她鼓起勇气向疼爱她的父母表达了想把传承与保护白马藏绣的旗帜接在自己手中,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一致赞同。2009年,她放弃了稳定工作,一心致力于传承和发展白马藏绣,并把它当成了自己毕生的一个事业。
据班润美介绍,早期的白马藏族不仅有着厚重的农耕文明,还有着较原始的游牧文明,在长期的磨合与摸索中,他们将这两种文明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并用刺绣的方式表现在他们的服装与生活用品上,从而形成了白马藏绣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白马藏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少数民族的服装有着族徽的作用,而刺绣图案就是衣服的灵魂,是绣在衣服上的语言和民族符号。我们白马藏族的刺绣图案有来自对自然的崇拜,对图腾及祖先的崇拜,所以它不只是民族符号,它还承载着我们白马藏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怀。”班润美说道。
据相关史料记载,白马先民最初将特殊的图像符号绘制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以达到某种祈求效果和满足特殊的精神需求,随着服饰文化的逐步发展,他们将这些图案以刺绣的方式转移到了衣服之上。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图案有写实的花卉鸟兽,也有抽象的文字符号,它们无一不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具象表现;同时,这些图案中的一些数字跟年月、四季、节气等密切相关,庞大的信息量包含了浓郁的农耕文化寓意。所以,不管她们的指尖下表现出来的是什么,他们都具有同样一个功能,那就是驱邪纳福。
白马藏绣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以扭针绣、牵针绣、压针绣、参针绣等针法相结合,绣出的抽象图案与具象图案融为一体,不仅有着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情景表现张力,还有着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韵味。在针与线的牵引下,不但出现在百褶衣、坎肩,鞋垫、番鞋等民族服饰中,还能引伸在屏风、抱枕、挂件等现代工艺饰品当中。
用心传承 传承深厚的白马文化
吸引班润美的正是白马藏绣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要让这文化底蕴走出大山,并创造出经济价值,从而造福一方百姓,又谈何容易。为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外地游客对白马藏绣的喜爱程度,班润美走上了一条常人想都不会去想的路,她带着白马藏绣样品去九寨沟景区附近的宾馆、饭店、藏家乐打工了。两年时间,在跟外地游客近距离的接触中,她发现,在客人们眼中,这些精美的藏绣早就超出了生活用品的价值,完全就是地道的民族艺术品,是可以陈列、展览、收藏的文化艺术品。
然而,市场调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她都忘记了自己遭受过多少的冷言冷语,遭受过多少的黑脸白眼。这些旅游纪念品在我们那里100块钱可以买一打……这些语言曾经像针一样扎在了班润美的心中。她暗暗告诉自己:我做的是刺绣,它更是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我一定要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推出去,让大家都知道,九寨沟不只是有绝世美景,还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解和动力,在后期的调查中,她着重讲述的不再是刺绣本身,而是由刺绣引申出来的白马文化。在白马文化强大的支撑下,很快就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认可:白马藏绣的确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市场调查,最终她得出的结论是:白马藏绣不仅有市场,而且这个市场需求量还会很大。班润美知道,白马藏绣是时候走出大山了。回到草地乡,她四处奔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原原本本告诉给了家乡妇女,让她们有信心跟着自己创业。她说:“在家创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既可以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又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时间不固定,想什么时候绣就什么时候绣,想绣多少就绣多少。”很快,她的第一批白马藏绣就进入了市场,在得到市场肯定的同时,也让当地妇女看到了文化转化出来的经济价值。
在班润美的呼吁和带领下,白马文化艺术协会应运而生。如今,这个协会已从最初的两人发展到300多人。这300多人是由白马文化非遗传承人、绣娘、爱好者共同组成。其中最多的就是白马藏绣绣娘,人数已经超过200人。这些绣娘不止是草地乡的白马藏族妇女,还有来自全县各地喜爱白马藏绣的妇女。而她,不只是会长、非遗传承人,还是传授白马藏绣技法的专业老师。在她眼中,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只要有人来学,她都会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一一传授。
班润美说:“在我的理解当中,命运共同体还包括资源共享、文化共享。所以不管来学的人是不是白马藏族,是不是女人,只要她愿意学,我都会倾囊相授。虽然白马文化是白马藏族传承下来的,但这文化归根结底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国人都可以共享的文化。”
在保护、传承、挖掘、推广白马文化与白马藏绣这条路上,班润美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特别是阿坝州妇联和九寨沟县妇联等主管部门,一直关心关爱着宣传白马文化、推广白马藏绣的这支队伍。如今,白马藏绣已经不只是白马文化的代言人,它更是阿坝州民族团结、平等、发展的又一强大载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四川九寨沟白马藏族舞,远古“百兽率舞”遗存?
2月19日晚,在九寨沟县的一场元宵晚会上,10来个白马藏族村民头戴动物面具跳舞。舞意为吉祥面具舞,俗称“十二相舞”,是白马藏族祭祀和喜庆节日时跳的一种神秘的面具舞,是白马藏族崇尚“万物有灵”的一种祭祀舞蹈。[详细] -
2.4米长!九寨沟现最大“琵琶王”
6月12日,在九寨沟县永乐镇和平二村村民刘玉平家,一个长2.4米、宽0.6米、重50多斤的巨型琵琶基本完工。这也是九寨沟县目前制成的最大的一把琵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