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牧区唱响生态产业“致富经”
谷雨已过,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的昂拉村最低气温依旧徘徊在零下5摄氏度左右。微黄的草山连绵起伏,蓝天白云间,疾风不时呼啸而过,点点“黑珍珠”点缀在草山间,“这些‘黑珍珠’是良种牦牛,这可是我们村的致富宝贝。”才丁加望着草山上的牦牛,满眼希冀。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是黄河和长江的主要源流发源地,有“江河源头第一县”之称。
昂拉村位于曲麻莱县西部,平均海拔在4580米以上,村里牧民世代以养牦牛、藏羊为生。今年26岁的才丁加是昂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上任不久,一系列难题就摆在了才丁加面前。长期以来,牧民家的草场分割零散,基本家家都养牦牛,但数量不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牧民放牧耗费人力,效率低,而且牦牛长期近亲繁殖,病害越来越多,此外,各家草场难以实现轮牧,牛羊一年四季长期啃食一块草场,草山生态面临严峻挑战。
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的一处草场内,牦牛正在吃草。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如何破题?才丁加想到借助村集体经济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依托村里成立的长江七渡口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村两委与牧民签订租赁合同,整合牧民手中的优质草场,定期支付租赁费用,同时直接购买牧民家的牛羊,然后再以村集体经济的名义贷款购买良种牦牛和藏羊,统一放牧,牦牛和藏羊卖出后,给全村人民分红。
曲麻河乡党委书记多杰战斗介绍,整合草场后,牛羊放牧有了规划,生态畜牧业在昂拉村落地生根。“整合的都是适宜养牛羊的草场,对于易退化的草场,我们采取禁牧措施,藏原羚等野生动物易出没的草场也不在整合之列。为了维持草畜平衡,我们以草定畜,一亩草场只养一头牛或四只羊。”多杰战斗说,草场面积整合后,实现了四季划区轮牧、牛羊按季转场,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牧民沙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自家的草场租给了合作社。“草场租赁费用一分不少,合作社还派专人放牧,牛羊四季轮换草场,冬季还能补饲,不但牛羊长得壮了,家里的草场也长得更好了,这下我们彻底放心了。”谈起合作社,沙松不住地伸出大拇指。
从放养牛羊的烦琐事务中“解放”出来后,沙松成了一名生态管护员,每年能拿到21600元的工资,再加上合作社的分红,他在2020年顺利脱贫。
才丁加(右)正和牧民商量合作社整合草山的事宜。(受访者供图)
截至2021年底,昂拉村合作社牲畜存栏达10589头(只),草场面积73.3万亩,占全村草场面积的41.8%。分红时,牛羊和现金由牧民自主选择。2019年,合作社就曾分红808头牛、26只羊,现金37万元,总共折价近300万元,牧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生态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才丁加又开始谋算发展生态旅游业。玉珠峰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是我国民间登山运动的热门“打卡地”,南坡位于昂拉村境内。
2021年,昂拉村成立了曲麻莱昂拉村户外旅游有限公司,打造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当年吸引游客1078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7万元,利润95万元。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让昂拉村村民俄金扎西的生活彻底变了样。2021年,俄金扎西成功考取初级高山向导证,成了玉珠峰大本营的一名向导。“为游客当一次向导就能得到3000元,我们村有十几个人都在做,现在我每年能拿到近8万元。”俄金扎西说。
过去人们常说:曲麻莱曲麻莱,进去出不来。曲麻莱的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酷,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3摄氏度。如今,在生态产业发展带动下,这里已成为一片乡村振兴的热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东科日草场:不以牛羊数量论实力,追求畜牧业更高质量
日前,记者走进东科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如今,每半年,合作社1143头牲畜就散落在村里4.02万亩的草场上,放牧员跟随看护。而剩余半年,政府供给的饲料便成为牛羊的“免费午餐”,在合作社专有的畜棚里饲养。[详细] -
青海省曲麻莱县:生态畜牧业促进牧区乡村振兴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畜牧业是当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