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乡村振兴看青海|青海大湖之南 “畜”势勃发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2-05-19 11:37:00来源: 央广网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因地处青海湖之南而得名。在这里高寒草地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也是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海南州广袤草原上走出生态、生产、生活共赢之路的孜孜探索,引人注目。


同德县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央广网发 海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立夏过后,暖阳高照,草原泛绿。在海南州同德县河北乡,格什格生态畜牧业专业合内,理事长才旦准备将牦牛从冬季牧场转场到夏季草场。成群结队地牦牛在圈舍周围“撒欢”,场面好不壮观。

  才旦祖辈以放牧为生,这些年通过集中发展牦牛产业,日子逐渐过得殷实起来。去年,合作社划入当地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为合作社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才旦的记忆中,几十年前,因长期超载放牧、粗放管理和近亲繁殖等原因,牦牛生产性能低下,到7岁才能出栏,还卖不上好价钱,牧民的生活经常陷入困境。为改变这一状况,2012年,同德县建立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通过省畜牧专家指导做提纯复壮,使良种程度覆盖到95%以上。


健硕的牦牛(央广网发 海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以示范园区为契机,十年间,同德县在坚持中探索变化,在变化中创造新生活,目前全县共有181个合作社、141个家庭牧场,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成了青海省重要的牦牛主产区之一。

  2018年,共和县倒淌河镇次汗达哇村东周才让一家生活迎来转机,村上成立的尕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式运营,藏羊养殖成为产业发展重点。

  次汗达哇村137户354人全部入股合作社,藏羊、牦牛、耕地和草场也都折股量化,共入股草场2607公顷、耕地173公顷,东周才让的生活有了奔头。2019年,次汗达哇村实现整村脱贫。去年,次汗达哇村人均收入达到1万余元。

  午后的贵德县常牧镇都秀村艳阳高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先巴扎西刚把牛群赶回牛棚,便开始忙着投喂饲料。

  “合作社养殖了200头牛,辐射带动了6户牧民,去年每户分红两万元。”先巴扎西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贵南县万亩油菜竞鲜艳(央广网发 海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常牧镇拥有宜农生产的耕地资源,宜牧发展的草场基础,具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半农半牧产业优势突出。目前,常牧镇牛羊存栏30万只,拥有40多家养殖合作社。

  走进共和县恰嘎畜牧业有限公司的“水培牧草”种植大棚,一株株绿油油的牧草在奋力生长。

  作为以发展畜牧产业为主的海南州,牧草质量的好坏对畜牧业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水培牧草”却如一剂良方,能够缓解天然草场的压力,为养殖牛羊和维护草畜平衡提供了新的方法。

  公司总经理索南仁青说:“水培牧草可以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强度,把天然草场的载畜量控制在一个平衡的范围内,这就通过种草养畜、以草定畜保护了当地草场,从而也就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畜牧业发达不发达,就看草产业发达不发达。这些年,海南州坚持做大做强草产业,不断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草产业龙头企业,通过“种草养畜、以草定畜、草畜联动”的方式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强度,以此来保护天然草场。


藏羊高效养殖(央广网发 海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达杰是贵南县的牧民,在他眼里,藏羊是草原上的“珍珠”,也是牧民群众增收的“宝贝”。

  近年来,贵南县依托“1210”藏羊发展模式(即:藏羊保种养殖协会+2个示范村+10个合作社),形成“企业+合作社+牧户+基地”的产业链,助力黑藏羊扩繁和牧民增收。目前,藏羊保种规模增加至2.4万只,同比增长120%。

  纵观海南州的发展历程,畜牧业对振兴农村牧区经济,促进农村牧区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和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全省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海南州牦牛、藏羊养殖是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眼下,按照青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海南州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高寒地域特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贡献着“海南力量”。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