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青海】“光伏羊”让牧民增收“喜洋洋”
板上发光,板下养羊。洪玉杰 摄
我们走进位于共和县塔拉滩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光伏园区,只见三五成群的“光伏羊”正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底下悠然地啃食青草,远远望去好似一把把珍珠撒在光伏板之间。
5月的塔拉滩,一排排光伏板在蓝天下熠熠生辉,路边树下各种野花竞相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5月27日,共和县铁盖乡吾雷村、马汉台村、托勒台村三个村的3000只羊“入驻”生态光伏园区,从5月下旬至9月中旬,这批“光伏羊”将在光伏园区“安家”,度过为期4个月的快乐时光。
“‘光伏羊’在市场上反响不错,我们要再接再厉,2022年再‘加码’。”在光伏园区,铁盖乡副乡长赵龙胤反复叮嘱在场的养殖户要好好照顾这批“光伏羊”。
铁盖乡距离共和县府恰卜恰镇15公里,东、南接壤黄河和龙羊峡库区,且坐拥光伏电站优势。这些年,铁盖乡各族群众享受着光伏扶贫的政策脱了贫、增了收、致了富。
随着光伏企业逐年增多,铁盖乡辖区塔拉滩的生态环境几乎是每年一变样。可喜的是,光伏板下的青草长势迅猛,这对铁盖乡的养殖户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有了光伏板的遮挡,下面的青草就容易长出来,随着园区面积不断扩大,草场面积也会逐年增加。”乡党委班子在光伏园区建设之初,就有了充分利用园区草场发展生态养殖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乡党委班子成员到黄河上游水电公司找公司负责人洽谈“园区草场能否放牧”一事。公司负责人认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便爽快地答应一起做好这件事。
按照黄河上游水电公司负责人的想法,光伏园区生态变好,牧草得以迅速生长,一两年就没过了膝盖。而电场既要除草又要防火,牧民的牛羊就成了现成的“割草机”。
2015年,铁盖乡与黄河上游水电公司签订放牧协议,将哈汗土亥村和上、下合乐寺村16户困难养殖户的600只羊放进了光伏园区内,尝试利用园区草场发展养殖产业。
光伏板下植被覆盖好,看起来养羊可以,但真做起来行不行?为消除大家的疑虑,乡政府干部和村干部选了几家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上门“推广”。
一番劝说后,致富能人率先报名,成为光伏板下的第一批“羊倌”。随后,多户村民纷纷加入,上合乐寺村养殖户马胜兴就是其中一位。他介绍,在园区草场,羊吃得好成活率高、出栏快,价格也比在家圈养育肥的要高。
如果还想要扩大养殖规模,可以用村集体的名义进行养殖“光伏羊”,这样的好处在于方便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一方面可以解放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光伏羊”销路的问题。
“专门有人照顾羊,我们就可以出去务工,养殖、务工两不误;而且不怕自己的羊卖不出去,真是好处多啊。”铁盖乡马汉台村村民向占奎说。
板上发电,板下养殖。冬去春来,铁盖乡“光伏羊”的成功探索,让各族群众的产业到户到人,尝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甜头。
眼下,铁盖乡正着手通过乡政府组织、村集体经济牵头、合作组织参与、企地共建模式,进一步规范放牧人员管理,形成产业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该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检疫、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年出栏量将达到5万只!”铁盖乡党委书记赵晓刚伸出五个手指头预算着2022年“光伏羊”出栏量,谋划着将“光伏羊”产业做大做强,让“光伏羊”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依托地形优势和光照条件,如今,共和县、贵南县相继建起了光伏发电站,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大力发展“板”下经济,实现了“一草两用”。同时,“牧光互补”模式对实现各族群众创业就业、民族团结、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海南州创新推进光伏治沙 “牧光互补”生态富民
“我放牧5年了,现在每年出栏200多只羊,去年挣了24万元。”近日,在华能青海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下合乐寺村牧民李其元告诉记者。[详细] -
塔拉滩上兴起的“光伏海”
借光行风,“风光”生金,近年来,海南州把扩大清洁能源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继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鼓励各大新能源企业向生态环保、旅游观光等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详细] -
青海省共和县:发电放牧两相宜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千万千瓦级生态光伏发电基地,新割过的草地平展如毯,整齐的光伏矩阵间,工人们手持水管,给光伏板洗尘。远处,羊群穿梭,自由觅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