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巴”同心 握稳援建接力棒 谱写巴塘乡村振兴新篇章
“桃源地坞”新村新貌。(图片由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县工作队提供)
俯瞰巴塘县城。(图片由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县工作队提供)
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医疗组的医生们到群众家中送医送药。(图片由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县工作队提供)
结对10年,成都市双流区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携手走过3000多个日日夜夜。
时光回溯,2012年,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双流区援建甘孜州巴塘县。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双流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倾注真情真意,派出一批批干部扎根高原,谱写“双巴”同心的发展篇章。
海子山见证。10年来,双流区先后派出5批近400名优秀干部人才到巴塘挂职锻炼、支医支教,累计投入援建资金达3.63亿元,成为助推巴塘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沙江奔腾。2022年是双流区援建巴塘县10周年,面向未来,“双巴”心更近、情更浓,携手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1年5月,成都市双流区新一批对口支援工作队走进巴塘。2021年以来,双流区累计投入财政援建资金8378万元,从基础设施、民生帮扶到产业发展,从捐资助学、扶老济贫到爱心共建,一个个项目落地被称为“高原江南”的巴塘;一项项饱含深情的爱心工程,见证着双流与巴塘血脉相连的真情厚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川西高原上,接续奋斗的画卷浓墨重彩,援建之花盛放巴塘大地。
一个“新”字谋振兴 规划先行 吹响接续奋斗的冲锋号
“高原江南,弦子故里”,6月的巴塘,格桑花开,生机盎然。
2020年,巴塘县正式脱贫摘帽,迈出乡村振兴的新步伐。2021年5月,双流区新一批对口支援工作队走进巴塘,接过援建工作“接力棒”。
站在新的起点,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工作队始终思考的问题。
谋篇先识大局。“海拔高士气更高、缺氧不缺精神!”在2021年双流区对口帮扶巴塘县工作会上,第五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陈勇说道。“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今后的工作,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抵达巴塘后,为迅速收集一线资料,工作队分为多个小组,深入巴塘县17个乡镇和16个重点村,开展了一系列深度调研,很快形成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等12条具体举措,在甘孜州率先编制完成《双流区对口帮扶甘孜州巴塘县规划(2021—2025年)》。
这是一张包含“金鹏向阳行动、金鹏扶智行动、金鹏兴业行动、金鹏护绿行动、金鹏文成行动”5大行动的系统蓝图,规划有23大类、67个具体项目,总投资达2.2亿余元。“去年以来,工作队用了3个月时间,梳理9年来帮扶项目286个,梳理出结余帮扶资金415万元,并将结余资金纳入2022年帮扶资金。”陈勇说。
一组数据体现出双流对口支援的力度。2021年,双流区向巴塘县投入财政资金3878万元、社会援建资金330余万元,实施了教育保障、医疗帮带、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干部人才帮扶、全域结对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7大类19个项目。
一座座校园、卫生院投入使用,一片片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快速发展,一栋栋藏家民宿喜迎八方宾客……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使命,将对口帮扶的成绩书写在巴塘的山水间,也镌刻在当地群众舒展的笑颜里。
一个“实”字兴产业 因地制宜 点燃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现在我们采用机械化种植,也有专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土豆长势很好,今年丰收在望。”说起双流区援建的土豆种植基地,巴塘县波密乡波堆村村民洛绒泽批表示,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以前种植的土豆亩产只有600斤左右,去年亩产达到了3000斤,产量实现翻番,今年也会有好收成。”
项目带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促进地区发展。产业,始终是双流区帮助巴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去年,双流区投入1080万元,在巴塘县波密乡、中咱镇、亚日贡乡打造高原特色土豆种植基地,总面积3705亩,总产量达到7400多吨,丰富了巴塘“五彩藏乡”特色农业品牌内涵,帮助3个乡镇群众持续增收。
“欢迎来到桃源地坞,体验‘世外桃源’的安逸生活。”离巴塘县城仅10多分钟车程,是一片错落有致、别具风情的藏式小楼。
这里是巴塘县实施地巫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时打造的新村。曾经,地巫镇中真、甲雪、坝伙3个村位于离县城149公里的大山深处,平均海拔3600米,地质条件较为恶劣。如今,村里的群众整体搬迁到“桃源地坞”新村,新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家家户户的屋顶上,还有双流区捐建的分布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这让村民们又多了一份收入。
漫山绿树,脆桃成林,还有蜂蜜、核桃等丰富的特产,产业基础打得牢,乡亲们的发展路子再升级——要吃上旅游饭。村集体租用外出打工村民的房屋,开起了“藏家乐”,盘活闲置资源,引来八方游客,再添一笔收入。
围绕帮助巴塘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富民惠民渠道,双流区不断探索前行。去年以来,双流区投入1400余万元重点打造藏巴拉山红色旅游线路和鹦哥嘴石刻景点,提档升级位于巴塘城区的茶马古道遗址,专项投入1655万元支撑建设河西山万亩立体生态项目配套工程,投入100万元启动建设德达火车小镇项目,擦亮打响巴塘县“五彩藏乡、高原江南”地域名片。
一个“暖”字惠民生 智志双扶 激发自立自强的内驱力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双流区着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让巴塘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你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谢谢!”在波密乡波堆村,村民正呷紧紧握住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医疗组医生李小玲的手说。
医疗组在“送医送药健康巡诊”活动中认识了正呷一家。正呷的父母患有疾病,医疗组每月到她家走访,免费提供身体检查和药品等医疗服务。不仅如此,李小玲刚到巴塘不久,便克服高原反应,和同事们历时9天,奔波了2000余公里,往返巴塘县9个乡镇16个接种点,为8286位群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群众感谢的背后,凝聚着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不怕艰苦、用情服务的为民情怀。
送健康。去年以来,双流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巴塘县儿童保健中心,筹建巴塘县人民医院专业化体检中心,组织巴塘患者到双流区接受手术。协助巴塘县当地医院开展门诊治疗1637人次,住院收治638人次,指导手术11台,抢救急诊病人36人次,对5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培训。
育人才。深入实施“青蓝工程”,一对一帮扶指导当地教师。2021年,双流区派出13名教师开展教育传帮带,培养一线教师90余名。选派13名巴塘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双流中学、棠湖中学就读,为100名贫困大学生提供40万元生活补助。
强根基。2021年,双流区安排638万元,对巴塘县专技人才和党政干部进行专业培训,累计培训580余人次,向外输出劳动力123人,促进观念互通、技术互学,为巴塘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汇聚各方力量同心助发展。一年来,双流区27个部门和巴塘县25个部门、双流区9个镇(街道)和巴塘县17个乡镇签订了《乡村振兴五年帮扶协议》,以结对开展产业技术指导、就业帮扶咨询、支部共建共育、人才交流互动等方式,实施全域结对帮扶拓展。
秉持初心,接续前行。“双巴”同心,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正在“高原江南”徐徐铺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产业旺,脱贫增收有保障
近年来,巴塘、得荣等县通过成都市双流区、青羊区等对口援建,产业逐渐兴旺,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增收。[详细] -
双流区援藏创造多个“第一” “高原江南”越变越美丽
“高原江南”也因此越变越美丽。近日,双流区和巴塘县分别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和“脱贫攻坚先进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