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江苏援青十二载:一个“老西藏人”的新青海情

发布时间:2022-07-08 16:41: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江苏援青十二载:一个“老西藏人”的新青海情
图为陈明(中)指导卫生健康事业。(资料图)苏青 供图

  无论是高原的阳光炙烤,还是风雪交加,定好的“下乡”,陈明总是最积极的。相比坐在办公室,他说,更喜欢下基层,在基层能听到牧民的心声,看到牧民的笑容。

  2019年7月,陈明被选派为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领队。在内,他是“大家长”,在外,他是“领头雁”。这位从江苏来的援青干部,走进了牧民的心里。

  “老西藏人”援青身兼两支队伍“一把手”

  2004年,32岁的陈明意气风发,从“江南水乡”的江苏,选择去了他眼中充满“神秘感”的西藏,在大家眼里,他是“老西藏人”。

  “不论是2004年去援藏,还是2019年再援青,选择对口支援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责任,没有那么一股子精气神,可不行。”陈明说。

  江苏在青海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对口支援海南州的援青团队,一支是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青海省及西宁市、海东市的工作队。身兼两支队伍“一把手”的陈明,上任伊始就积极谋划,“虽然两支队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地点不同,但是可以整合工作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今天是老中医的生日,我在省上开会,赶不回去,大伙一起关怀一下他,可以小撮一顿,但是不能饮酒……”电话那边是陈明不断地叮嘱。

  被打趣称为“老中医”的冯广清是江苏省卫健委的援青干部,中医博士,平时总是唠唠叨叨的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健康,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中医”。

  每年12月10日生日这天,冯广清都是最难忘的。

  冯广清说:“不光是我,队伍里每个人都一样,在队里总能感受到暖暖的关心,事情虽小,却处处体现着关怀,而正是这些小事情,陈明记得比我自己都清楚。”

  陈明说:“大家远离江苏,来到青海。就要换位思考,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援青队伍里每个人都需要关心。抓好自身队伍建设,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就能更好地做好对口支援的各项工作。”

  援青的使命,是要实实在在留下点什么

  2019年7月,青海高原天高云淡、群山吐翠,陈明的援青故事开始了。还是那个青藏高原,再上高原,陈明已经是江苏援青的总指挥了。

  “江苏与青海那么遥远,却又这么近。不仅仅是因为‘共饮一江水’的地理渊源,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援青,这是光荣的职责。”陈明说。

  “援青,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辛,因使命而开拓,因责任而担当。来到海南州,要学会海南话、办好海南事、为海南各族群众谋幸福。”这成了陈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了他三年来一直践行的承诺。

  他说:“援青的使命,就是要实实在在为当地留下点什么。”

  援青的这三年,恰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也是海南州各县“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转折期。

  为编制好“十四五”江苏援青规划,陈明多次邀请海南州领导赴江苏考察,而每一次考察,他都作了精心的安排,选择与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而且具有借鉴意义的园区、企业、乡村、学校、医院以及科研院所、专业机构,让江苏的同志讲经验、做法、体会,把“江苏经验”融入到海南州的实际情况。

  而在海南州,陈明同样带着援青干部们开展了深入的调研,从产业项目到民生项目,从事关全局的项目到“点睛补针”的项目,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项目,每一个项目,他都到实地去考察,放到全局去考量。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来青海之前,陈明担任过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作为一名曾经的高职院校的校长,他觉得,建设一所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本土技能人才,对海南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就业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支持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陈明用尽了“私人关系”,他协调江苏省8所高水平高职院校联合组成了职教援青的“江苏队”,形成了海南州高职院校筹建的骨干力量。2021年,海南州高职院校建设方案获得青海省教育厅的批准。

  在陈明的协调推动下,江苏的智力援青可谓“遍地开花”。三年来,江苏省向海南州累计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71人,涵盖教育医疗、道路交通、文化旅游、职教管理、城乡规划、生态环境等十多个专业门类,为海南州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江苏智慧”。

  “青电送苏”“苏企入青”“青货出青”……有利于苏青两省产业合作、有利于海南州长远发展的大事,陈明始终“亲自”抓在手上。

  援青三年,1095天、26280小时,这在人的一生中,这点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每一名援青干部人才来说,这不长的日子却是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地积累。至今,江苏已连续派出四批援青干部,已达十二年。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