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水塔”三江源年均自产水资源量超过680亿立方米
受气候暖湿化、降水量增多等因素影响,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过去五年的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达到685.42亿立方米,相当于4800多个杭州西湖蓄水量,比1956年至2000年的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增加38%。这标志着三江源地区当前水生态和水资源整体向好,能持续稳定向下游地区输送大量淡水。
这组数据是由来自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的江源科考队员,向新华社记者最新透露的。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组织的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正在青海开展。科考队员在长江南源当曲、长江正源沱沱河、澜沧江源等地监测发现,近年来这些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加,部分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涨。
这是7月27日拍摄的长江源区的囊极巴陇景观,长江正源沱沱河和南源当曲在此汇合。新华社 肖艺九 摄
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位于青海的三江源地区是全球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丰沛的自产水资源量是三江源每年能向下游输送数百亿立方米淡水的重要基础。青海省水利厅最新发布的《2021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21年青海省水资源总量为842.21亿立方米,地表水出境水量达765.5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增幅均超过27%。
科考队员、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水资源部部长李燕介绍,三江源地区自产水资源总量以地表水为主,在2005年以后总体转丰,尤其是2017年以来的五年间增幅明显。比如长江源过去五年间的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达到266.17亿立方米,较1956年至2000年的多年平均值增加48.4%。
7月27日,来自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的江源科考队员在测量河流流速和记录数据。新华社 陈杰 摄
江源科考队科考数据显示,青藏高原暖湿化特征变化明显,仅长江源地区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的气温平均值增加了1.4摄氏度;三江源地区2021年降水折合水量为171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增加11.33%。
“气温升高带来冰川和冻土融化,降水直接增加地表径流,由此三江源自产水资源总量明显增长。”科考队员、长江科学院河流所正高级工程师周银军说,水资源总量增加将带动三江源及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但河流径流增加将给中下游水利工程运行带来系列挑战,需要提前准备做好应对。
7月26日,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在长江源区采集水样。新华社 肖艺九 摄
周银军等业内人士介绍,水资源总量变化将对三江源地区整体生态系统带来系列影响,相关基础性研究有待完善和加强,比如冰川和冻土作为当地自产水资源总量的重要来源,其退化速度和消融机理仍需加强监测研究;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意识,确保“中华水塔”长期稳定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三江源果洛地区水质状况良好 土壤环境安全风险逐步降低
记者6日从青海省果洛州委宣传部获悉,地处三江源腹地的果洛州2021年水质状况良好,土壤环境安全风险逐步降低,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详细] -
青海:生态环境总体稳定 三江源区水质状况为优
青海省境内长江、黄河、澜沧江干流流域水质状况为优,青海河流国家考核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