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青海|乡村振兴路上的“牛劲”
冬季漫步在草场的“黑珍珠”。程宦宁 摄
立春过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依旧寒风凛冽。割畜草、喂料、清理牛圈……在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恩青秀牧牦牛良种繁育基地专业合作社内,牧工布久尼玛和合作社负责人、达生村党支部书记才仁闹布一边忙碌,一边细数2023年可以发的“牛羊财”:“3月份80万元的乡村振兴资金到位,咱们可以购买90头品质好的母牛,到了年底,培育出的良种牦牛就能出栏了,到时候一头牛卖1万元,一年赚个几十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布久尼玛说:“这么看来,牦牛良种繁育这个项目出栏时间短,售价还高,比我们养殖普通牦牛要划算多了,这真是条赚钱的好路子。”
多彩乡达生村平均海拔4600米,全村共682户2343人,是典型的纯牧业村,该村牧民世世代代都在和牦牛打交道。虽然这里有纯天然牧场,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群畜种结构参差不齐,品种退化等因素,让这里的牧民下了功夫还尝不到甜头。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及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达生村的牧民依托生态有机畜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大家的生活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恩青秀牧牦牛良种繁育基地专业合作社就是达生村通往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该合作社是2022年新成立的村集体项目,项目由治多县农牧局提供的1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全村通过草场、现金等方式实现了全民入股,以“党支部+合作社+牧户”模式进行管理。
布久尼玛说:“我通过自家的草场入股了合作社,然后自己在合作社放牛,一个月有3500元的工资,这样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到了年底还有分红,大家都很赞同这种经营模式。”
恩青秀牧牦牛良种繁育基地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办得“有声有色”,是因为达生村底气足有经验。事实上,达生村的乡村振兴模式还得追溯到“索布查叶”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2016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在三江源头吹响,“索布查叶”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经营和摸索,“索布查叶”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逐步走上正轨,每年都会给全村的牧民带来一笔不少的收入。
“索布查叶”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工白加说:“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规模逐年壮大才发展到了今天的模样,现在我们有747头牦牛,1632只羊。如今,大家的干劲一年比一年足。”
一直以来,达生村坚持用传统的牦牛放养养殖模式,保障了牦牛的品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种近似自然的放养模式,易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一旦出现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就会导致牦牛无法获得足够的饲料,从而出现“一年两头瘦、中间两季急抓膘”的低级产出方式。
才仁闹布说:“为了解决难题,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建立生态养殖理念,促使传统养殖方式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变,通过‘放养与补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不仅能够克服传统养殖模式的弊端,同时也能够确保牦牛生态产业的绿色品质。”
从小在牧区长大的才仁闹布心里明白,充足的饲料是保证牦牛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实现牦牛生态养殖,必须积极扩展饲料的来源。才仁闹布说:“我们在牦牛养殖过程中,一直重视草场草地的生态平衡,每年的五月、六月我们都会发动全村牧民,在牧场进行草籽播种、灌溉施肥,并且对牧场的病虫害进行科学管理,促使草场得到良性循环。同时严格限制放牧量,平衡牧区草场载畜量,确保恒定生产力。”
一头牦牛带动一个产业,一头牦牛改变一个地方。达生村借助乡村振兴路上的这股牛劲,让更多的牧民在牛羊产业发展中分享增值收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乡村振兴在青海】“致富牛”“驮”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如今,合作社发展日益壮大,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畜牧业示范点,为全村发展增添了强劲的新活力,进一步带动牧民增收致富。[详细] -
青海玉树草原致富故事:好风光 好日子
目前,玉树市建成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62个,牲畜存栏35.21万头(只、匹),出栏率和商品率不断提升。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660公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电网及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详细] -
北京援青牦牛养殖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7月5日,玉树牦牛进北京出栏签售活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牦牛养殖基地举行,首批100头牦牛将陆续从基地出栏,经加工后进入北京市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