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兄弟7年“收养”普氏原羚50余只 全部成活放归自然
“每年11月到下年1月底交配,7月和8月产羔。”7年来,普氏原羚“恋爱”产羔的时间早已印刻在哈尔盖镇环仓秀麻村牧民周增本的脑海中。
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现仅分布于青海湖环湖部分区域,20世纪初,数量不足300只。因此,普氏原羚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有蹄动物中最濒危的物种。
图为在外出巡草的周增本(左)和索南才让(右)。(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张得存 摄
地处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地区是普氏原羚种群栖息繁衍的聚集地,官方于2007年12月在该县正式成立中国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
2016年起至今,周增本和弟弟索南才让行程近万公里,巡湖巡草300多次,救助受伤或是被遗弃的普氏原羚50余只,被救助的普氏原羚100%成活并放归自然。
“那一群里就有我们救下来的两只,都是网围栏挂住的小原羚,现在还有一只没恢复好,就在这个羊圈里。”去看“收养”在家的小普氏原羚时,周增本指着远处的十几只普氏原羚告诉记者,这只是个小种群,“夏天有近百只一起走在草原上,看着特别美。”
“1999年我和索南才让在哈尔盖镇上经常听到政府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才知道不时见到的‘羚羊’是国家保护动物。”周增本回忆说,“2015年7月发了洪水,我看见水渠里淹死了十几只小原羚,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就想着尽力保护这些小生命。”
在“羊圈里”,周增本和妻子扎西卓玛查看过小普氏原羚伤势后,清理卫生、添草喂水……小普氏原羚蹦蹦跳跳地在夫妻俩身边,不时地嗅一嗅、蹭一蹭。
“最难的是刚出生就被遗弃的小(普氏)原羚,抱回来奶都不会吃,我们就趴到它跟前,用小奶瓶一口一口地喂牛奶,半个小时一次,白天晚上轮流喂,两三天以后就会吃了。”扎西卓玛说,小普氏原羚不吃奶时生怕它出问题,心里难过得像是自己的孩子生了病。
图为周增本为小普氏原羚添草喂水。 中新社发 张得存 摄
为了养活救助的普氏原羚,原本养着100多头牦牛的周增本夫妇现在只养着20头西门塔尔奶牛。“小(普氏)原羚一天能吃掉7斤牛奶,牦牛奶不够,所以就换成了奶牛。”
索南才让介绍,冬季草木枯萎,放归大自然的小普氏原羚很难适应。为了让普氏原羚安全越冬,缓解与家畜争食现象,兄弟俩便开着装满草料的小货车,深入普氏原羚密集区投放饲草料。
夏天干旱炎热,小普氏原羚的饮水又成了问题。周增本和索南才让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后,当地先后投入资金在普氏原羚栖息地修建饮水池54处,为它们打通饮水通道,确保特护区普氏原羚顺利渡过干旱期。
“这几年他俩为了救助普氏原羚,差不多花费了20万元(人民币),就算是这样,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很支持他们。”扎西卓玛说,家里的孩子给每一只收养的小原羚都起了名字,每当放小原羚回归自然时,两家人都舍不得,哭红了眼睛。
“那没办法,它们需要时我们在,它们长大了、康复了,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家。”索南才让说。
在当地官方及民间各界十余年的努力下,目前,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从监测之初不足300只恢复至3000余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哈尔盖区域内普氏原羚数量增长到3500余只
记者从“中国普氏原羚之乡”——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濒危动物普氏原羚在哈尔盖区域内增长到3500余只,约是二十年前的17倍之多。[详细] -
“聚餐赖床”极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惬意过春节
春节期间,在极濒危物种普氏原羚仅存的栖息地——青海湖周边,记者拍摄到成群普氏原羚在草原上奔跑撒欢、惬意觅食,几十只普氏原羚聚在一起仿佛在“聚餐”欢度春节。[详细] -
青海:极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栖息地监测已实现全覆盖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普氏原羚栖息地监测面积达639.08平方公里,对该物种栖息地监测已实现全覆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