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治多县:行走雪域高原,见证源头担当
图为夏季的索布查叶区域。(资料图)治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长江,自古以来哺育着华夏儿女,绵延着千年文明。
在中华文明中,不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或者代表江南文化的“江右文化”,都汲取了长江的养分。
而对于长江源头,溯源、研究从未中断。
2021年,一支长江源综合科考队在“万里长江第一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索布查叶”冰谷地区,研究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图为索布查叶区域的水源。(资料图) 治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当地人介绍,“索布查叶”在藏语中是蒙古俊美汉子的意思,是长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也是长江源区最长、最大、最典型的一块古冰川,至今已有11500年的历史。
相传“索布查叶”神山是西藏当雄雪山宫哇桑布的儿子,它象征着地位、财富和希望。当地牧民坚信祭祀神山就能保佑草原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当地一支水源普查志愿队负责人巴洪加罗介绍,在此冰谷地区有着非常悠久的神山与祭祀文化,每逢3月、9月、12月,祭山、祭水的活动会定期在这里重演重现。
巴洪加罗说,如今,为了保护冰川水源的自然与纯净,保护“中华水塔”三江源的安宁与和谐,长江源头的儿女们,毅然决然承担起“冰川守卫者”的源头责任。
据记者了解,2010年,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成立索布查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自发组织开展“索布查叶”冰川地区环境保护行动。
图为索布查叶区域的草场和山峰。(资料图) 治多县委宣传部 供图
至2017年,索布查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开展2次水源普查活动,甚至花40天至50天的时间,对多处水源进行统计与观测。
在历时6年的水源普查观测中,他们记载767处泉水,记录70个水源的经纬度、水源宽度、深度、水质变化……翻看“索布查叶”水源观察手册,索布查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用自己的方式,让每一处水源都有了专属的“身份证”。
在志愿者的不竭付出、悉心“照顾”下,“索布查叶”地区的水源地几乎看不见任何垃圾,有些原来因为保护不当而消失的水源,也渐渐流淌出细水。
而索布查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只是当地生态守护的一个缩影。
诸如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生态牧场的坚守者尕玛求开……他们与大山为伍,与藏羚羊同行,描摹着长江源头的生态绿色画卷。与此同时,更多公益项目正在长江源头开展,大家都说,长江源头责任在治多,源头担当在治多,源头守卫者也在治多。
每年,当观光者站在“万里长江第一湾”五千多米的观景台上,眺望长江,不由叹服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族儿女,与冰川雪峰并生,与自然生命同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治多县藏族牧民:“家门口”端稳“产业碗”
走进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商贸产业园区,嘎嘉洛益民制衣厂生产车间内,展示台上摆放着做好的校服、新式藏服、藏式毡帽等。44岁的藏族裁缝师傅索南朋措正忙着处理藏服上的角边及锁扣。[详细] -
青海省治多县:“量身打造”产业 改善牧民生活
近日,记者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产业园区一制衣车间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裁剪藏式帐篷布料、缝纫藏服、生产藏式手工艺品等。[详细] -
长江源头启动万人志愿环保行动
垃圾分类、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与野生动物平等相处……2日,有着“长江源头第一县”之称的青海治多县启动万人志愿环保行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