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青海治多:与冰川雪峰并生 与自然生命同体

发布时间:2023-03-27 21:55:00来源: 康巴卫视网

  治多县位于位于青海省玉树州西部,地处三江源核心区,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的美誉。长江正源沱沱河在这里发源,还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蓝、草绿、水清的治多县,有看不够的绿水青山,讲不完的生态故事。

  “索布查叶”:见证源头担当

  当地人介绍,“索布查叶”在藏语中是蒙古俊美汉子的意思,是长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也是长江源区最长、最大、最典型的一块古冰川,至今已有11500年的历史。

  相传“索布查叶”神山是西藏当雄雪山宫哇桑布的儿子,它象征着地位、财富和希望。当地牧民坚信祭祀神山就能保佑草原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2021年,一支长江源综合科考队在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索布查叶”冰谷地区,研究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当地一支水源普查志愿队负责人巴洪加罗介绍,在此冰谷地区有着非常悠久的神山与祭祀文化,每逢3月、9月、12月,祭山、祭水的活动会定期在这里重演重现。

  巴洪加罗说,如今,为了保护冰川水源的自然与纯净,保护“中华水塔”三江源的安宁与和谐,长江源头的儿女们,毅然决然承担起“冰川守卫者”的源头责任。

  据记者了解,2010年,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成立索布查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自发组织开展“索布查叶”冰川地区环境保护行动。

  至2017年,索布查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开展2次水源普查活动,甚至花40天至50天的时间,对多处水源进行统计与观测。

  在历时6年的水源普查观测中,他们记载767处泉水,记录70个水源的经纬度、水源宽度、深度、水质变化……翻看“索布查叶”水源观察手册,索布查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用自己的方式,让每一处水源都有了专属的“身份证”。

  在志愿者的不竭付出、悉心“照顾”下,“索布查叶”地区的水源地几乎看不见任何垃圾,有些原来因为保护不当而消失的水源,也渐渐流淌出细水。

  而索布查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只是当地生态守护的一个缩影。

  探秘烟瘴挂:自然与人和谐共生

  烟瘴挂大峡谷——第一座被万里长江福泽的峡谷,坐落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及相邻区域。

  所谓“烟”即山脉的姓,“瘴挂”是藏语“白岩”之意。治多县索加乡党委书记五一曾介绍,烟瘴挂大峡谷是长江从源头的冰川雪山流经上百公里后的第一大峡谷,由西南向东北延伸。

  烟瘴挂大峡谷冬少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原始古朴,日出、雪景、云雾、气象景观独具一格。

  当地文化学者介绍,此间传奇历史与原生态自然文化融合,十八座被称为“城堡”的山峰形态奇幻、竞秀耸立。它是野生动物的王国与乐园,清泉流泻、奇花异草,玛尼石堆精美绝伦,天然岩洞玲珑剔透,仪态万千。

  据说,格萨尔王的祖辈曾在烟瘴挂大峡谷一带游牧,留下了许多世代相叙、传奇动人的故事,也是当地“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文化不仅富集,而且烟瘴挂大峡谷拥有多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地球上罕见的珍稀野生动物聚集地。

  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曾经认定,自2014年以来,仅在已经调查过的约40平方公里区域内就已经发现了多只不同的雪豹个体,按照这一比例推算,烟瘴挂地区很可能是全世界雪豹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近些年多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此开展。

  “每个月去巡山两三次,每次去的时候住上一两天,监测和巡护方法都是由林业部门的老师教(授)的。”担任巡护员的土丁扎西曾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巡护途中经常遇到狼、熊、豹等(威胁),但还是希望下次再见,不仅是因为喜欢野生动物,更是因为只要它们在,就说明环境是好的。”

  曾参与“烟瘴挂寻踪——长江第一峡谷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的才仁说,在烟瘴挂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意义并非项目本身,“牧民们都认为,救命,就在积德。这些年,牧民们生态意识明显增强,会主动把‘落难’的大鵟、猎隼、黑颈鹤以及藏原羚、藏野驴送到保护站打针、打石膏。为了一只秃鹫,我们从牧民家里买死羊来喂。”

  缘于特殊地理环境,烟瘴挂大峡谷既有嘎嘉洛游牧文化特色,又有长江流域原生态自然风情,牦牛肉、牦牛酸奶、糌粑、人参果等等都值得去体验、细细品尝。

  多年来,诸如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生态牧场的坚守者尕玛求开……他们与大山为伍,与藏羚羊同行,描摹着长江源头的生态绿色画卷。与此同时,更多公益项目正在长江源头开展,大家都说,长江源头责任在治多,源头担当在治多,源头守卫者也在治多。

  每年,当观光者站在“万里长江第一湾”五千多米的观景台上,眺望长江,不由叹服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族儿女,与冰川雪峰并生,与自然生命同体。

(责编:邹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