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甘孜】来自太阳部落的独特技艺:用羊毛和牛奶做帽子
石渠县地处高原,光线强、温差大,被誉为太阳部落。为了遮挡紫外线和避寒,当地居民都有戴帽子的习惯,也衍生出独特的帽子制作技艺。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女士帽子有大大的帽檐,人们称其为夏姆卡德;男士帽子相传是从格萨尔王时期流传下来的,造型前平后翘,其独特的“腰”周围以红丝线做装饰,戴上极为英气,被称作阿琼洞罗。
夏姆卡德、阿琼洞罗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是石渠县服饰文化的代表,分别被列入州级、县级非遗项目。它们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要用到羊毛、白平纹布、黑布、缎面、红丝线、呢子、竹圈、皮条带等多种材料。
首先,匠人精选羊毛制成羊毛毡,再把羊毛毡放在木质圆形模具上,用牛奶、白糖、牛胶等调和的液体浸湿,再压制成型,然后是给帽檐镶边……制作一顶女士帽子需要2到3天,男士帽子更为复杂,需要5到7天。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夏姆卡德和阿琼洞罗的情况逐渐减少,但在节庆、婚嫁等重要场合,这些传统帽子依然是必不可少的配饰。
2021年,石渠县藏族服饰行业协会成立,随即召集当地技艺熟练的匠人,开设康巴服饰配饰传习所,面向甘孜州18个县(市)招收学徒,传授夏姆卡德、阿琼洞罗的制作技艺。四郎翁须是阿琼洞罗的传承人,他希望将这项古老技艺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对非遗保护有更新的认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趣说甘孜】“花式”非遗游戏蕴藏民间智慧
在四川省基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长大的人,都玩过两种特别的游戏——掷骰游戏、藏棋珠第。2021年,“掷骰”和“藏棋珠第”一起被评为了第七批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 -
【趣说甘孜】道孚马具技艺延续匠心传承
选料、画线、裁切、缝制……在道孚县鲜水镇朱倭村村民多吉太的手中,牛皮、木料和金属巧妙组合到一起,变成一副副精美的马具。[详细] -
【趣说甘孜】唱起“顶毪衫”山歌 阿哥阿妹情意长
“‘顶毪衫’是研究嘉绒民族传统婚俗习俗、嘉绒文化与历史的重要依据。”丹巴县文化馆馆长兰坎布介绍。2008年,“顶毪衫”山歌还被收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