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巴颜喀拉山下的满“枫”派出所

发布时间:2023-04-26 11:32:00来源: 青海日报


群众在“糌粑矛调室”调解纠纷。


“哈达义警”入户宣讲政策。

  巴颜喀拉山脚下的满掌乡,是一个散落在草原上的偏远乡镇。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九乡一镇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居住分散、交通极度不便。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一个只有7名民(辅)警的派出所,却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从办理户籍到孩子入学,从调解纠纷到运送病人,牧民的家长里短、大事小情都会先找派出所民警。短短几年间,派出所不仅被评为“青海省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 “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还获得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一荣誉。

  都说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认可、荣誉加身的背后,满掌派出所有何过人之处?

  “说来简单,我们有一室一队一义警。”面对采访,所长阿旺丹德卖起了关子。

  喝一碗酥油茶、吃一口热糌粑,一间“源头清水——糌粑矛调室”,将辖区矛盾化解在基层

  那是2021年开春的一天,正忙着走村入户的阿旺丹德碰到了查干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久朋。说起当前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久朋语重心长地说道:“要是派出所可以支持人民调解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到所里后,阿旺丹德以地域公安工作实际、民族文化特色为切入点,满掌派出所率先在全州创建了符合公安派出所工作要求和民族文化底色的多元化“源头清水——糌粑矛调室”,把民族团结、地域文化这些特色融入基层公安工作。

  万事开头难。虽然“糌粑”已经俱备,但对于去派出所调解矛盾这事儿,群众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抵触。

  一筹莫展之际,一起发生在布东村的婚恋纠纷引起了派出所的注意。其实,这对夫妻早在几年前就发生过矛盾,经人民调解员多次调解仍然存在分歧,特别是随着双方家庭的介入,矛盾逐步扩大升级。

  “由于女方娘家在班玛县玛柯河乡,在排查出这一潜在隐患后,我们第一时间跟玛柯河公安派出所协调对接,并邀请他们及双方家庭所属地人民调解委员会代表等来到‘源头清水——糌粑矛调室’,从双方的共同诉求出发,进行调解。”阿旺丹德回忆道。

  其实不仅仅是当事人,群众也在等一个结果。两天后,这起持续五六年之久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而这也成为“源头清水——糌粑矛调室”彻底打开工作局面的转折点。

  去年年底的一天,查干村的牧民洛珠谢丹找到了派出所,因为自家的牦牛吃了牧民多杰家的草,双方发生争吵。回到家后,害怕矛盾加深的洛珠谢丹越想心里越没底,于是想到了“源头清水——糌粑矛调室”。

  了解情况后,派出所民警找到多杰核实纠纷情况,并将双方邀请到了“源头清水——糌粑矛调室”。吃着糌粑、喝着奶茶,三言两语过后,洛珠谢丹提出愿意主动维修草场周边破损网围栏,上门争吵的多杰开口道歉,一场纠纷就这样得以化解,压在洛珠谢丹胸口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止于未发,消于萌芽。如今,对于辖区群众来说,“源头清水——糌粑矛调室”已然成为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品牌”。自它成立以来,满掌派出所深入分析辖区矛盾纠纷特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庭所对接”“民调入所”“所所联动”等纠纷调处模式为辖区牧民群众提供了多渠道可选性的诉求方案,实现矛盾纠纷“动态清零”。在“糌粑矛调室”调处的40余起各类矛盾纠纷中,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以上。

  白天见民警、晚上见警灯,一支“伴随式”驻村警务工作队,打通公安民警与牧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4月的一天,在查干村三社入户时,一名60多岁的藏族大叔先多说出了自己的困扰。

  “以往派出所发放过的纸质联系卡弄丢了,而且我也不识字,联系卡上写的名字也对不上号,我要有事的话,要怎么联系你们呢?”听到这儿,阿旺丹德当即决定制作双语版印有民辅警“大头贴”的警民联系卡,上面不仅写清楚了姓名、职务、警号和联系方式,还有一张清晰的大头照。老乡们想找谁,一目了然。

  虽然群众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但这件事也给了阿旺丹德一个启发。

  “2022年6月份,我们以‘十化警务标准’为引领,对标治理隐患精细化,立足实际,打造了一支由所领导包村的“伴随式”驻村警务工作队。”

  据了解,这支工作队由“四警”构成。所长、指导员、副所长各联点一个村,加上辅警、村警、义警就构成了“一村四警”,平时派出所会分时段每月组织5天至7天的驻村工作,而且这种驻村工作是雷打不动的。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公安民警就在身边,公安服务就在身边,通过末梢治理和“贴上服务”彻底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阿旺丹德骄傲称其为“伴随式”牧区警务工作。“联合村‘两委’、基层党组织,针对部分班子成员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学习、同进步,实现学习在基层,实践在基层。”

  加洛东智是派出所的一名户籍员。那是2022年夏天开展驻村工作时的一天,他骑着摩托车走帐入户了解情况。临近天黑,他来到牧民秋达家中,发现家中帐篷角落有个女孩一直侧卧在海绵床垫上,经询问得知,因为先天性残疾,只能长期卧床,也因为这个原因一直没有能办理身份证。向所长阿旺丹德汇报这一情况后,加洛东智马不停蹄,连夜赶回所里拿取拍照用的白色背景布和相机,又连夜赶回村里。第二天一大早,就上门为女孩拍照办证。几天后,当他把办好的证件送到女孩父母手上时,对方激动地连连道谢。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得以实现,满掌派出所在全州创建了首个警医联动“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群众在“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即可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开具和新生儿申报落户、死亡人员医学证明开具和户口注销等事项一次办。

  警医联动“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设立以来,为民办理新生儿出生申报10个,办理死亡注销35个。

  想干事、能干事,一支“哈达义警”,名字叫得响,工作干得好

  “有困难就找‘哈达义警’!”

  在满掌乡,只要提起“哈达义警”,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说起这群人的故事,阿旺丹德说出了自己的考虑。

  “都说人民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体。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健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引导机制,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和落实基层自治工作。”

  2021年11月,经过报名、选拔,满掌派出所将一群想干事、能干事的牧民群众集中在了一起,并起了一个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名字——“哈达义警”。作为果洛州首支群防群治队伍,不论狂风肆虐或是夏阳酷暑,这群人的身影都会根据派出所的统筹部署,出现在所属片区大山深处的沟沟岔岔,解决居民矛盾,守护民族团结。

  一开始就加入“哈达义警”的周才是布冬村群治队伍的负责人。年过六旬的他原本是退休下来的村干部,听说派出所要组建一支义警队伍,一心想继续发光发热的周才第一时间报了名。

  辖区居民王为志原属青海湟源籍。派出所在开展“一户两簿”清理整顿工作时,因为自己在外打工,身患重病妻子又行动不便,这件事情一直没有办成。

  根据派出所的要求,“哈达义警”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动身前往他家拿户口本,并返回派出所将户口本交给派出所工作人员。不巧的是,当天派出所停电断网,无法正常受理业务。为了不耽误王为志妻子后期根据惠民政策报销医疗补助,派出所当即启动“跨区域警务协作”工作机制,并组织民警与“哈达义警”一起驱车前往最近的班玛县多贡麻派出所顺利完成户口本以旧换新工作。

  “你把群众当成亲人,群众自然会把你当成家人。”就像派出所民警最常说的这句话一样,王为志回乡后第一时间到派出所致谢,感动地说:“我在很多地方打过工,你们真的把我当家人看待啊!”

  自成立以来,“哈达义警”已由从最初的寥寥几人发展到40人,再到现在的70人,先后发现苗头强、风险高、隐患高的各类矛盾纠纷21起,其中10余起纠纷调处实行“民调入所”,并都得以成功化解。

  今年24岁的昂青贡家住木热村二社,去年成为“哈达义警”的一分子。虽然一家四口的生活主要靠他务工和采挖虫草,但他仍然将义警的工作排在首位。

  “我觉得派出所为人民服务特别好,自己能加入很骄傲,感觉自己像一名警察一样。”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