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刚察日芒草原:牧民用“流动”母羊无偿帮助乡亲致富
图为日芒草原上的羊群。(资料图)才项什姐 摄
高原夏日,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日芒草原刚刚泛绿。
在这里,从2017年起就有一群“流动”母羊在“走村入户”,让困难牧民壮大“产业”。
“今年的产羔量好不好,到现在羊羔有多少啊,都活下来了吧?”22日清晨,刚察县吉尔孟乡日芒村党支部副书记华公太到牧民东生家询问生产生活情况。
“到现在有40多只了,都好着哩,8月份就把母羊还给你,瓜真切(谢谢)呀!”东生说。
今年33岁的华公太2021年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此前只是普通牧民的他从2017年开始,每年无偿拿出100只母羊,为每个有经营能力的少畜户提供基础母羊,1年后收回。
在这期间,繁育的羔羊归少畜户所有,收回的基础母羊继续“流动”到其他少畜户家中……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收入少,家里有啥困难都是村上的人帮助我们。长大后家里日子好了,别人需要帮助了就帮帮他们。”华公太说,儿时他想早点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扛起了养家的重任。
图为华公太(左)走访牧民生产生活情况。才项什姐 摄
在养羊的行当里摸爬滚打了几年,华公太摸索出了成功经验,也有了更多想法。于是在2008年和2011年,他先后申请了小额贷款,收购了200只羊发展,短短三年时间华公太的羊发展到500多只,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了。两年间,他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有了存款。2020年,华公太又贷款20万元继续扩大规模,现在他家的羊已发展到1000多只,仅去年收入达到30万元。
2017年8月,同村的少畜户尕藏加找到华公太:“我们家条件不好,羊也少,能不能借我些母羊,下了羊羔给我留几只,其他的都给你。”
听到尕藏加的求助,华公太便爽快答应借70只母羊给他,同时答应一年间产的羊羔全部留给尕藏加。到2018年,借给尕藏加的70只母羊生了50多只羊羔,这让尕藏加格外高兴。
日芒村驻村干部东智加介绍,母羊产羔率达70%左右,前些年羊价好,一只羊羔平均价钱有800元。“50只羊羔折下来能有4万元左右,对于当时的牧民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东智加说。
和尕藏加一样,查科也是靠华公太的周转母畜发展起来的。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华公太免费给了他100只周转母畜,经过1年的繁育,他还回了华公太的100只基础母羊。前前后后他借过尕藏加3年的母羊,经过的繁育,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只,前不久又卖出50多只公羊羔,还剩200多只母羊,日子越来越好了。
图为华公太(右)走访牧民。才项什姐 摄
吉尔孟乡党委副书记王阳说:“截至目前,华公太已帮扶这个村10户牧民。此外,他也帮助过其他村的牧民。周转母畜的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021年1月,华公太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走上岗位的他更加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凡是关系到牧户与日芒村利益的事总是放在前头。
“现在很多事情他都能想在我们前面,为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办理低保都是他亲自跑,离这有30多公里的拖龙贡麻地区60户牧民家,他跑得最多,每次都是开自己的车,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东智加说。
问起今后的打算,不善言辞的华公太回答简单:“大家信任我,我就要多做些,不能让大家失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湖北岸刚察草原:小小油菜籽“种”出乡村“振兴路”
目前,哈尔盖镇塘渠村和贡公麻村依托油菜种植产业,形成了以产业促岗位、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助推振兴的良好局面,保障好了村民“油瓶子”供给,“钱袋子”充实。[详细] -
青海湖北岸泉吉草原:“田保姆”让村民有了双份收入
2021年新泉村土地流转共60户,流转耕地736亩;2022年土地流转65户,流转耕地936亩,今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亩数。[详细] -
青海省刚察县加强稀有牦牛畜种保护利用
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刚察县开展环湖型长毛牦牛群体扩繁和推广,通过提高牦牛绒产量和质量,提升长毛牦牛产绒性能,建立集饲养+繁育+产品开发一体化模式,增加牧民收入。[详细] -
青海省刚察县:奏响“一号文件”协奏曲 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
连日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各级党组织以“宣传键、教育谱、服务拍”三个新乐符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为乡村发展、振兴建言献策,扎实推进“一讲两稳三促进”工作落实落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