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百万湟鱼鱼苗放归青海湖 增殖放流成各族群众盛大节日

发布时间:2023-07-10 14:30:00来源: 新华社

  7月7日,以“呵护生态文明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16届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暨观鱼节启幕。上万名各族群众在“海滨藏城”刚察县沙柳河畔,观赏“湟鱼洄游、鱼鸟共生”盛况,并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增殖放流活动中。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青海湖“水—鱼—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过去由于大肆捕捞等原因,其一度濒临灭绝。近年来,通过实施封湖禁渔、修建洄游阶梯,特别是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湟鱼资源蕴藏量不断回升。


7月7日,在刚察县沙柳河畔,游客正在放流湟鱼。 新华社记者 李宁摄

  “湟鱼的生命繁衍之旅往往面临被捕食、天气突变、河道断流等凶险,自然繁衍的成活率不足千分之二。”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实验站站长周卫国介绍,多年实践表明,人工增殖放流是快速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稳定物种种群结构、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周卫国说,当天增殖放流的湟鱼是由去年同期在沙柳河采集的受精卵培育而成,平均体重10克,体长10厘米。“经过一年的人工繁育,这些湟鱼已具备了摄食、游动能力和躲避天敌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增殖放流本是为了恢复湟鱼种群的科研项目,如今已成为当地各族群众的盛大节日。

  7日一早,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牧民卓玛身着节日盛装,和家人乘车赶到县城。卓玛说:“青海湖是我们藏族群众心中的圣湖,现在湟鱼越来越多了,我们刚察的生态也越来越好了。”

  从小在青海湖畔长大的旦正才旦,对湟鱼有特殊的感情。“放生湟鱼是当地的传统习俗,而亲身参与湟鱼的增殖放流活动,更是为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当天有100万尾湟鱼鱼苗被放流。截至目前,今年已放流湟鱼鱼苗超过1500万尾。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