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鲜艳的党旗飘扬在黄河源头

发布时间:2023-07-14 16:37:00来源: 青海日报


工作人员查看草原绿化情况。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供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夏天的黄河源园区,目之所及,湖水清澈、草原翠碧,水天一色皆是宁静和青绿。

  这里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称,是黄河源头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正式设立,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委会党委(以下简称“园区党委”)擎起发展大旗,持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园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生态管护员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精心呵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党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黄河源头玛多再现千湖美景”,这些语句所描述的,正是黄河源园区绿色发展的现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绿色发展的背后,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加强党组织领导,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引领园区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基础。

  “我们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抓、党支部书记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园区党委与各党支部签订党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落实靠党员’的责任机制,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党委专职副书记甘学斌介绍说,党组织带领增进了团结,增强了合力,园区在已有23名正式党员的基础上,新发展的12名预备党员已全部完成转正工作,为党的建设输入新鲜血液。

  不断壮大的党员队伍,成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的中坚力量。同时,充分发挥3142名生态管护员队伍的优势,构建了以党建为统领的“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与河湖长制和林草长制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我们建立‘党建+服务’模式,有效将党建服务、党建窗口‘亮’出来。”甘学斌介绍,紧扣守绿护绿、生态保护,园区党委将党的建设覆盖到各岗位、各节点。

  “80后”党员韩常鹏7年前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国土水利部门来到黄河源园区工作。“我的父亲当年从湟中县来支援果洛州建设,作为‘果二代’,我很珍惜这个能为青海生态环保事业作贡献的工作机会,希望自己能实实在在在岗位上干成一些事,实现党员的自我价值。”7年间,韩常鹏踏实勤勉,兢兢业业,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生态管护站站长。

  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园区党委注重在工作岗位上推进业务开展与党员培养双结合双促进,近两年有多名年轻的生态管护员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国家公园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片净土,更是党员加强党性教育、锤炼党性修养的实境课堂和红色熔炉。

  党建引领——为创新管理体制“保驾护航”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全局性、标志性重大制度创新。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彻底改变了以往青海对三江源自然保护领域实行多个部门进行管理的保护管理制度。作为国家公园一部分的黄河源园区,曾经也面临过“九龙不治水”的难题。在此过程中,黄河源园区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生态保护的固本之举和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的务实之功,突出高质量、有特色,助推体制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我们通过大部门制改革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组建了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园区内外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特许经营、社会参与管理和宣传推介等职责,同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管理。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管理弊端,为实现园区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和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奠定了体制基础。”甘学斌介绍。

  机制体制理顺了,工作开展起来就更加顺畅了。

  近年来,黄河源园区统筹实施了总投资11.69亿元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退牧还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如今,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不断增大,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

  党建引领——让更多牧民群众享受发展红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为了让更多牧民群众享受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红利,走出“既能保护生态、更能造福于民”的路子,园区党委创新性落实好生态管护“一户一岗”政策,31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年人均增收2.16万元。科学合理设置生态公益岗位,组建村级生态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建立党小组,延伸基层党组织建设链条。探索建立“社区+市场+政府”的生态体验模式和“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生态畜牧业模式,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调统一,解决了牧民收入来源单一等现实问题,让牧民群众由传统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成为生态保护的主力军。

  给大鵟搭建巢穴、做雪豹监测工作 、参与黄河源头取水仪式、捡拾垃圾,这种全新的生态教育和体验模式,正在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从2020年8月迎来第一批生态体验访客至今,我们已经带着300余名国内外客人走进黄河源头,依法依规、有力有序开展了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活动。”参与黄河源园区“社区+企业+政府”生态体验模式的特许经营企业负责人王蕾博士介绍说。

  全新的生态体验模式发展了当地吃、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也为周边社区牧民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仅2020年,黄河源园区就接待生态体验7批,访客79人次,采购社区服务26.83万元,牧民群众参与提供服务167人次,人均获利1607元。

  “我从贵南县来这里工作,当生活领队兼开车,每个月能收入五六千块钱。”为生态体验工作提供服务的牧民索南达杰开心地说。

  “曾经的不毛之地千湖再现,潺潺流水滋润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金山银山,是园区党委努力推动的绿色发展之路。”甘学斌说。

  绿满江源,潮涌黄河源。以党建为引领,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天的黄河源园区,正在书写新的历史答卷。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