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雪豹之乡:镜头前后是生命的平等对话
“牧民摄影师就是‘雪豹的朋友’,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有种‘时刻准备好’的状态,脚步与眼力要比专业摄影师更厉害。”近日,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导演奚志农表示。
该片正在全国上映。日前,主创团队回到拍摄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与当地牧民分享背后的故事。据悉,该片由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奚志农与三位杂多县昂赛乡的牧民摄影师花费六年时间拍摄完成,片中超70%的镜头由牧民摄影师拍摄。
资料图为摄影师在杂多县境内拍摄的雪豹。杂多县委宣传部供图
杂多县是澜沧江(湄公河)和长江南源发源地,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境内以高原峡谷为主,湿地、草甸、森林镶嵌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尤以雪豹集中栖息,被誉为“中国雪豹之乡”。
2016年,奚志农在杂多县昂赛乡遇到了拿着卡片机拍摄雪豹的牧民达杰和次丁,“我提议他们换更好的设备,我教他们使用。”从那时起,不断有牧民加入奚志农“追豹”的队伍。
次丁的家在昂赛乡年都村,“从前,我只是拿着相机,在山上随便拍拍花草。”他说,直到认识老师后,才开始专注拍摄野生动物。
“为了近距离拍摄雪豹,有时要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一蹲几小时,双腿失去知觉;有时车陷进冰窟子里,一天一夜才回到家。”他向记者回忆。
“正因很辛苦,自己的付出都倾注在作品中,才更有满足感。”次丁说,从前放牧时偶尔也能碰见雪豹,“但不会在意,甚至不多看一眼”,现在才越发感到雪豹的灵性和神秘:“好像我在用镜头和它们说话。”
次丁还拉着儿时的伙伴更求曲朋一起跟随奚志农学习摄影。“刚开始只会按相机快门,连光圈、景别、构图都不知道。”而如今,镜头仿佛变成更求曲朋的“另一双眼睛”:“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些被忽略的美,过去习以为常的草场、山坡,现在看好像每天都是不一样的。”
资料图为摄影师在杂多县境内拍摄的雪豹。杂多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仅如此,镜头也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更求曲朋说,成为牧民摄影师后,逐渐走遍多个城市,“让全国观众通过这部电影看到昂赛的山水和野生动物,是我最大的自豪。”
纪录片中,雪豹母子相依相伴的画面令人动容,其中很多镜头出自牧民摄影师之手。奚志农说:“自从我拿起摄影机的那天开始,就梦想拍出中国的‘动物世界’,这是中国人拍的第一部雪豹电影,牧民摄影师是主创团队,亦是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
从简易卡片机、“只会按快门”到操控无人机、熟练使用各种“长枪短炮”;从“习以为常”到总结雪豹活动规律、生活习性,一路走来,奚志农见证了牧民摄影师的成长。
“‘野性中国’工作室成立后,我们联合相关机构于2004年开设第一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希望将更多一线的生态保护工作人员培养成为年轻摄影师。”他表示。
资料图为摄影师在杂多县境内拍摄的雪豹。杂多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些年,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牧民管护员群体中,拍摄野生动物渐成风尚。借由野生动物摄影大展、生态人文采风活动、自然观察节等各类机会与平台,牧民们得以认识、结交国内外知名摄影师,在经验交流、野外实践中不断进步。
即将于8月21日—26日在玉树州举办的“同饮一江水光影耀澜湄”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活动,也将继续助力“在地”摄影师们与外界的深入交流对话、互通互鉴。该活动面向澜湄流域国家征集图片和视频,邀请主流媒体、网络大v、文化界代表,赴玉树体验江源风情,组织中外摄影师进行地面、空中、日间、夜间多维度影像创作。
“拍摄野生动物是我一生的追求,2015年第一次来到澜沧江源杂多,就被这片美丽的土地迷住了:成群的岩羊、白唇鹿,都不怕人,很震撼。”奚志农说。这里的牧民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渗透在血脉里,“透过镜头,他们看见的,也许是自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导演奚志农:雪豹“恩赐”的那些日子
由奚志农导演、专业摄影师柯炫晖与牧民摄影师达杰、次丁、更求曲朋组成的摄影团队,“探险”六年拍摄的纪录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已于8月4日上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摄影师自己拍摄完成的雪豹电影。[详细] -
“雪豹窝”里的草根野生动物摄影师:不打扰是最基本原则
“希望更多国际上的摄影大师来到天峻,用他们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我们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想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当中,让我们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蔡海勇说。[详细] -
生态管护员更求曲朋:“雪豹和我都是大地的孩子”
2005年以前,雪豹的踪迹在这里几乎消失。直到2012年,保护区工作人员才陆续拍到雪豹的画面。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区的雪豹多了起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