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蓝色星球这片净土上的人、村、城

发布时间:2023-09-07 09:27:00来源: 四川日报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高原雨季,处暑已感寒意。8月22日至25日,记者再次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在保护恢复中的亚丁村蹲点调研。7月17日,《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年)》发布,规划中9处提到亚丁,在发展格局上,明确将大香格里拉和大九寨、大峨眉、大贡嘎、大遗址并列为五个支撑区域。

  亚丁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在进行的保护恢复项目,自今年4月初正式开工以来,作为一种显性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村落。作为207个藏族群众居住的高原社区,这里半农半牧的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易体系,未来如何适应可能井喷的旅游产业?这里的人、村、城,如何实现和谐共享?村民如何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村子与村子之间如何梯次共享?城镇与城镇之间如何优化空间?

  这些问号,在蹲点调研的过程中逐渐打开。

  人

  老村民的传统手艺派上用场,新村民渴望有序开发、留住传统建筑和文化

  8月24日,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一处藏房改建工地,石砌藏房匠人中拥正专注于手中的工作。

  左手挑石材,右手持刀,只听一阵噼里啪啦,石材神奇地碎成书页大小的薄薄几片,像工具打磨过一样平整。将石材平放在条石上,用刀背敲出三角形、四边形等大小不一的小石片,镶嵌在书页般的片石缝隙……经中拥之手,一块块石材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了一起,其工艺之美让人赞叹。

  这个手艺已传承了无数代。中拥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从父辈那里学会用石头砌房子的,“很小的时候,就帮着爸爸修房子,边看边学,自然就会了。”成年后,这门手艺也成了中拥赖以生存的技能,他精湛的技艺闻名于十里八乡,“家家户户修房子都要找我。”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建筑工艺的涌入,近年来传统石砌藏房的市场日益萎缩,“已经很长时间没接到活了,孩子们也都出去读书打工,都不愿意再学这个手艺。”

  2023年4月,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开工,修旧如旧是重点。项目部聘请了中拥等一批石砌匠人到村里修砌建筑外墙,这是中拥近段时间以来接到的最大“单子”。为了更好完成任务,他带上了自己的5个徒弟,“都是我们一个村的年轻人,因为有钱挣,大家都愿意跟着我干,也愿意学。”中拥告诉记者,和传统的“包工头”不一样,自己带的这个团队,遵循着古老的分配方式,挣了钱大家平分,不计件,也不算工时。这种分配方式基于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没有人会偷懒,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把房子又快又好地修起来。”

  入场以来,中拥和徒弟们每天早晨7时不到就开始干活,“不觉得有多累,这门老手艺能继续发挥价值,我感觉很充实。”

  和中拥一样,亚丁村民宿“摩梵”的合伙人尹庆华,也在期待着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能顺利推进,尽快完成规划中的样子。

  尹庆华还记得自己初到亚丁时的场景:雪山、河谷、草甸、森林、花海共同构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美,置身其间的亚丁村,遗世独立又浑然天成。在村民家留宿过夜时,昏暗的灯光下,老乡用黝黑的手将青稞面搓成团递给了他,尹庆华接过来一口囫囵吞下,“那个时候特别想融入这个环境。”或许尹庆华当时自己都没想到,此后他将扎根于此,成为亚丁村的第208个“村民”。

  2016年,尹庆华的民宿“摩梵”正式开业,“那时,亚丁村的民宿开发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外来的经营者都不太注重对本地文化和建筑的保护。”尹庆华说。

  卧室、客厅、经堂和厨房,雕梁画栋,精美繁复……租下本地老乡的藏房后,尹庆华在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和格局的同时,在房屋内部精心设计了藏式的装饰。很快,这家用心打造的兼具传统藏家特色和现代生活设施的民宿火了起来。把亚丁当成自己第二家乡的尹庆华,心中也不时冒出一丝隐忧——无序的商业开发,让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和文化开始流失,“房子越修越高,村子越来越热闹,但总感觉少了原来的味道。”尹庆华担心,失去“味道”的亚丁,会让自己的客户群流失,“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数都是想体验一个本真的、原汁原味的亚丁。”

  2023年,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开工后,尹庆华第一个报名响应。“亚丁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非常丰富,希望通过这次保护恢复,把一些基础设施建好后,让亚丁的民宿酒店行业规范管理,走向高端市场。对亚丁村的保护,是好事,对经营民宿也是好事。”

  随着亚丁村保护恢复项目持续进行,更多外地人将进入亚丁成为“新村民”,新老村民之间的故事将不断延续。

  村

  紧靠世界级旅游“金矿”,亚丁村和周边的“小伙伴”互助生产、资源共享

  作为207个藏族群众居住的高原社区,紧靠世界级的旅游“金矿”,亚丁村的生产运转必须依靠一套良性机制。

  在洛绒牛场,记者见到了亚丁村“90后”村民塔鑫,他和同村的29位马夫一起,每天为游客提供特种马帮服务。特种马帮是2013年“亚丁马帮”规范调整后保存下来的体验项目,负责将游客从海拔4180米的洛绒牛场送至海拔4450米的舍身崖,单程价254元。“供不应求”,是塔鑫和游客共同的感受,“马帮只有30匹马,每天只走4趟,也就是说一天至多能让120名游客体验。”

  但赶马的“鞭子”并非亚丁村独享。从亚丁村向香格里拉镇走,途中路过的叶儿红村和仁村也轮流参与马帮的经营。3个行政村按户口分配名额,一共分4个组,每30户为1组,每组共30匹马。其中,亚丁村自成1个组,仁村有3个组(叶儿红村因为人少与仁村合为1组)。每年4月,4个组通过抓阄决定进场顺序,每组首次进场15天后就退下来休息,第二次和第三次进场时间为19天。等到11月中旬,轮到当年最后一个组进场时,该组的服务时间为26天,“天气越来越冷,景区游客越来越少,延长天数可以让最后一组收入不至于太少。”

  村民和经营户同样遵循着互助生产机制。“不参与,完全不参与。”当记者问到村民是否参与民宿经营时,塔鑫连连摆手:“外地人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和我们不同,像老尹,在我们传统东西上加一些现代元素,游客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守着每年几十万元的固定租金,勤劳的亚丁村民不会坐着享福,而是选择做马帮、挖虫草、当厨师、做保洁、干导游,而对于经营这种专业的事,则严格遵循让专业的人来做的原则。“疫情期间,我们也给经营户减少了租金。”亚丁村21岁的拉姆告诉记者:“尽管很多老一辈不理解,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这样的机制,正逐步在法律框架内得到保护。今年以来,稻城县司法局派遣两位法务人员常驻亚丁村,为甲乙双方提供法律援助。“他们的联系方式就在墙上,每家每户都会找他们看合同。”塔鑫告诉记者,“经过法律指导,很多细节都在合同上明确了,比如非法经营、客户投诉都不由村民负责。”同样感到放心的还有经营户们,一份份合同就像一颗颗定心丸,让他们敢于投入大量资金长期经营。

  “如果说亚丁村是贝壳里最大的珍珠,周围村子是环绕的小珍珠,香格里拉镇就是这个‘贝壳’。”谈及亚丁村和其他村子的关系,香格里拉镇党委副书记李萍萍打了这样的比方。亚丁村已成为游客的主要消费村,村子在青稞、酥油茶、松茸等方面的生产力已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周围村子源源不断地供应。从村子外溢到香格里拉镇的游客数量也很可观,促使周边村民都参与到这个需求市场。

  如何让周边村子都吃上旅游饭?李萍萍道出香格里拉镇的做法:“把香格里拉打造为一个集市,周边乡村都来赶场。”目前镇上的餐饮和住宿较多,但游购娱的场景却很少,许多游客看过雪山后就不再逗留。为此,当地根据不同季节搭建不同的交易市场,让更远的蒙自乡等乡村村民也来卖虫草、苹果、梨子、蜂蜜等。

  记者采访时正是松茸季,康古村村民四郎卓玛会在凌晨4时走上两小时山路,和十几天未下山的父母会合采松茸。下午4时再由她把当天的松茸背下山,交给同村的熟人拿到松茸集市上卖。每有新鲜松茸送来,集市的小贩、买家和看热闹的游客、村民都来围观,其热闹场景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旅游体验。

  这些松茸的真正买家,既有广东、浙江商家的销售代理人,也有为外地普通家庭挑货的本地采购者,还有从高校毕业回来的特产店老板,更有电商店主。顺丰和邮政为此还专门开通了生鲜快线,48小时内即可将松茸送达成都。

  城

  史前文明+天文科研+远古村落,让稻城打开想象空间、期待蝶变

  以亚丁为原点,稻城正在打开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

  世界海拔最高的稻城亚丁机场通航后,从成都出发,1小时航程,再加约2小时车程到香格里拉镇,半天时间即可从繁华都市遁入亚丁的雪山脚下。如果说亚丁机场通航让稻城旅游起飞,亚丁村的保护恢复,则让稻城离“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理想更近一步。

  8月中旬,一则好消息传来——稻城县青藏高原皮洛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将开工。

  这是距离亚丁村百公里外,同处稻城县的又一处世界级文化遗产。离皮洛遗址不远,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圆环阵太阳射电望远镜由313台直径6米、形似锅盖的天线构成一个直径1公里的圆环矩阵,状如“千眼天珠”。

  再往北走约60公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列阵于海拔4410米的山脊之上,几千个“土堆”整齐排列,占地面积达1.36平方公里。其貌不扬的“土堆”,埋藏着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目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时刻捕捉着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

  史前文明、天文科研、远古村落,稻城以其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强烈吸引着人们的向往之心,去开启寻梦之旅。在这个面积达73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的旅游空间节点已经形成。

  如何串珠成链,让独特的资源优势辐射全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先行条件。

  5月下旬,国道664线稻城县香格里拉至各卡(川滇界)段改建工程开工。这是一条以亚丁为核心,连接迪庆、丽江、泸沽湖等景区景点的快旅慢游通道。通道的建设,不仅能提升亚丁景区的通行条件,还能提高稻城县域南向出州出川的通行能力,实现稻城交通旅游与大香格里拉环线的连接。

  连接通往省外的交通旅游大环线,是稻城县向外的求索。向内,稻城通过细分业态、优化布局等方式,推动着资源重组。

  在距离亚丁村不远的香格里拉镇上,餐馆、酒店、商超等业态已初具规模。“亚丁村本身的承载能力有限,大部分来亚丁的游客,还是会选择在香格里拉镇歇脚。”稻城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个以往的“途经地”变为“目的地”,香格里拉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行了布局,而海拔更高、风貌更原始的亚丁村,则定位于高端精品,“到亚丁住的游客,多喜欢徒步、摄影、户外运动,根据这些标签,我们将引入世界级转山营地及精品徒步路线,吸引喜欢户外、科考、香巴拉文化的粉丝级游客,打造世界级户外品牌。”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一个呼之欲出的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的稻城,正期待着一次蝶变。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