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卡的世界到世界的唐卡” 非遗匠人呷绒翁都绘制创意唐卡长卷《融》
金刚怒目、八仙过海、女娲补天、耶稣履海、师徒渡河、济公扶危……20余个闻名中外的神话故事场景和历史人物形象铺展在18平方米的画作长卷上,不但未见繁冗混杂之感,反而自然协调之感扑面,处处充盈着唐卡古韵在新艺术长河中流淌的“影子”。
内容让人耳目一新、形式教人眼前一亮的新颖创意之作名为《融》,出自非遗传承人、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甘孜州返乡入乡创业明星、甘孜州德吉唐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呷绒翁都及其团队之手。数名画师精心绘制近两年半时间,这幅新题材唐卡画作得以于近日大功告成。
远观,整幅画作色彩妍丽浓烈,无中心构图却空间连贯;近看,人物景细节处纤毫毕现,线条极繁复却纹丝不乱。天上彩云团抱,地上山石起伏;亭台楼阁拔地,寺庙宫观矗立;青绿山水之间,或行船泊舟、或讲经传道、或各显神通、或普度众生、或扬善惩恶……
与传统唐卡一贯构图饱满、中心位置突出主要对象不同,眼前这幅长9米、宽2米的画作,大面积绘山画水、铺陈景致;更有意思的是,这方山川湖海天地里,不仅共存着中西方神话故事及历史典故中的人神物,他们之间还在此交往交流,尽显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风韵和气象。
而如此别具一格的创作灵感,源自呷绒翁都的内心写照,“我尝试着将与时俱进的新理念融入唐卡这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中。为此,我愿集各家之所长,致力长期实践并探索发展一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艺术。”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并且愈加坚信,“唐卡不囿于宗教反而更具价值!”
即使类似的想法时常让他收到诸多不同的“声音”。但不论外界的“声量”有多大,都从未影响呷绒翁都创作创意唐卡的坚持。《融》便是在此想法观照下顺势而作的新题材唐卡。“创新并不意味着不遵循传统。青年一代唐卡画师更应在扎实打好传统技艺基本功之上,再谈打破墨守成规。”
呷绒翁都告诉记者,1985年出生于德格县麦宿镇一绘画世家的他,自幼显现出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和艺术天赋,5岁起就跟随父亲叔父学习通拉泽翁大师法脉噶玛嘎孜唐卡画派;刻苦学艺十余载,不仅成为画派画师佼佼者,还意外获得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学习的机会。
曾经以为“唐卡就是全世界”的他,在这段难能可贵的外出求学经历中重新审视,由此了解到自己过往的见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2013年底,第一次远赴北京的呷绒翁都,对雪域高原外的大千世界充满好奇;自此,师从国家一级美术师王界山,在首都高等学府开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生涯。
虽然仅半年研修时间,呷绒翁都坦言,导师王界山师法自然、自出机杼的高超技艺令他叹服不已,更令他终生受益的是其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他说:“导师让我从习以为常的审美惯性中跳脱出来,开始认真思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主观与客观、艺术与生活、因心造境与对景写生一系列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大美术观念积极作用下,呷绒翁都的艺术创作思路不断拓展,艺术综合能力也不断提高。他一边反复练习和完善精进噶玛嘎孜唐卡画派传统技艺,一边尝试将国画构图、工笔描摹和水墨渲染等技法运用于新题材唐卡的创作中,力求笔下作品既要栩栩如生、形制庄严,又能传神喻情、耐人寻味。
“《融》这幅画作,人物多、景致多、细节刻画多,是我践行唐卡创新理念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我寻求开启民族文化、民间美术、现实生活和当代文艺融合的一场视觉艺术对话。”呷绒翁都表示,今年7月13日州委召开德格县工作座谈会给他以极大的启发和触动。
在他看来,唐卡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一朵来自雪域高原的艺术奇葩,想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更需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他接下来将在追求精修画艺的同时,着眼于挖掘唐卡古韵,在艺术长河中奋力向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45名选手同台赛技 噶玛嘎孜唐卡大赛添彩秋日德格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噶玛嘎孜画派“金钥匙杯”唐卡大赛还是浙江富阳与德格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次实践。[详细] -
文创让生活更有味儿 第二届德格县民间文创交易盛会开幕
烟花礼炮诚邀宾朋相聚,盛会开幕共襄文创发展。演出中,舞蹈《传承》《查木·岭》《岭域欢聚舞曲》《岭卓》、歌曲《岭格萨尔》,以及《格萨尔说唱》多形式、全方位展现德格厚重的格萨尔文化底蕴。[详细] -
铭记关怀 感恩奋进 我州开展纪念“9·5” 泸定地震一周年主题摄影展活动
前来观展的人群中,甘孜州消防救援支队的刘锐和战友们在照片里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当时紧急救援的回忆渐渐涌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