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孜孜以求 让绿色成为最美发展底色
五彩漫泽塘湿地。杨安伟 摄
若尔盖梅花鹿。贡波泽里 摄
风景如画的日干乔大沼泽。段金晶 摄
黄河干流生态防护带。杜杰 摄
生机勃勃的白河。段金晶 摄
地处中国腹地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
秋天的阿坝,宛如人间仙境。九寨沟迎来了最美的季节,大自然好似打翻了调色盘,所有的色彩都在山水之间铺展开来,吸引无数游客心向往之。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超过300万人次游客来到这里,“打卡”梦中“童话世界”。
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但阿坝这片神奇土地却不只有九寨沟的美。
阿坝8.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山峻岭,钟灵毓秀;草原湿地,沃野千里;河流湖泊,水波粼粼;生物多样,自然家园。这里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涪江的发源地,还是野生大熊猫的美丽家园,这正是“熊猫家园、净土阿坝”8个字的由来。
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责任也是生态,最大的潜力还是生态。建州70年来,阿坝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从无到有,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由弱到强,实现了从“向湿地要草地”到“人草畜配套平衡”,从“木头财政”到“林下生金”的生态蝶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目前,全州林草综合覆盖度达85.6%,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绿色,已然成为阿坝州最美的发展底色。
坚定方向 一张蓝图干到底
5月4日,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集中攻坚动员部署大会召开。这意味着,阿坝州正式启动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环境保护,非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长久的坚持和守护,如何确保坚持和守护在时间的长河里不变形、不走样?一套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是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就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阿坝州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指出支持阿坝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围绕生态与发展、生态与民生、生态与稳定,阿坝州科学提出“一州两区三家园”的战略新目标,将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作为“两区之一”。
创建涉及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任务,共36项建设指标,有效指导着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目前,阿坝州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指引,推动全域各市县谋求绿色发展,全州林草综合覆盖度达85.6%,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省级生态县5个。
国家公园的创建,是顶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若尔盖湿地地处黄河上游,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泥炭沼泽,是水循环、碳循环的“交融场”“动力池”,是反映黄河上游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对若尔盖湿地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使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阿坝州正全力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高效推进“若尔盖山水工程”。截至目前,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区开工一级子项目17个,完成投资9.7亿元。创建区建成生态防护带741.5公里,治理沙化土地22.7万亩,恢复湿地11.1万亩。据测算,公园范围内的花湖湿地水位上升了52厘米,湖泊面积扩大了435公顷,黑颈鹤种群数量突破2000只,成为全国种群最大的繁殖地之一。
一个喜讯传来: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省级自评和国家林草局初审,距离“力争今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再进一步。
一个地区创建一个国家公园已属不易,但阿坝国家公园序列却不只有若尔盖。未来,阿坝州将提速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统筹抓好长江、黄河、长征3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统筹重点 抓住关键精准发力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面对的问题种类繁多,找到“主峰”意味着事半功倍。
黄河上游在四川省主要流经阿坝州,蜿蜒174公里,流域涉及阿坝、若尔盖、红原、松潘4县,面积3.7万平方公里。筑牢“中华水塔”、保护重要水源补给地、促进高质量发展,是阿坝州必须扛起的上游责任,自然成为阿坝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头等要事”。
保护的难点在哪里?长期以来,阿坝州黄河干支流域岸线侵蚀严重,草原“两化三害”问题突出,既影响中下游整体生态功能,也影响当地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高原的风改不了,但吹来的沙、流失的土,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是可以改变的。为此,阿坝州委、州政府印发《阿坝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30)》,绘就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10年路径,确保黄河出川“一江清水向东流”。
既有长期之策,更有当下之举。去年4月,阿坝州正式启动黄河干支流域生态防护带建设工作,目前共投入资金8665.87万元,完成干流和支流生态防护带建设741公里,栽植云杉33万株、高山柳858万株、虉草167万株,撒播草种22万公斤,很好地起到了防风、固沙、固土功效。
付出有回报。2022年,阿坝州黄河流域地表水Ⅰ至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7.5%,同比提高了5.6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全线水质持续改善;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3%;黄河入川口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鸟类数量大量增加。
防沙治沙工作,不只涉及黄河流域,更是全州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切入点。2014年以来,全州已投入8.2亿元,大力实施川西北治沙(省级治沙)、川西生态保护与建设沙化治理等工程,在若尔盖、红原、阿坝等9县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及巩固128万亩。阿坝州沙化土地呈现出由重度、中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生态状况不断改善。
补齐短板,是推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阿坝生态环境保护来说,这块短板就是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能力。
把污水“关”起来,让清水流出去——阿坝州加快推进城市(县城)建成区污水管网新建改造,提标改造和扩建扩容污水处理设施,规范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有序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能力,全州县城污水处理设施从4座增加到15座,设施数量增长275%。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从9座增加至58座,设施数量增长544.4%。
让垃圾回归万物应有的循环——阿坝全州13个县(市)逐步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18%、乡(镇)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从10%提升到93%以上,建成4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120吨/日,实现了餐厨处理设施从无到有的跨越。
同心同力 共绘壮美生态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阿坝州农牧民群众的生存模式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随着人口数量增加、过度开采利用等带来的生态问题,已不可小觑。
“再不好好保护生态,我们的后代将看不到这片人间净土。”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大学毕业不久的泽让当州加入若尔盖县黄河护河队,这是全省首支黄河护河队。泽让当州几乎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节奏,早早起床,背上工具、带上干粮,在黄河边上走走停停,看到垃圾捡起来,发现侵蚀问题第一时间拍照汇报,随时记录岸边植被生长情况,“冬天的时候最难熬,天气冷,黄河边上风又大,但看着黄河的生态越来越好,一切就值得。”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这一点牧民们感受最为深切。
发源于红原的白河蜿蜒150公里后,于若尔盖县唐克镇并入黄河。此前,受气候变暖、过度放牧以及鼠虫害危害等因素影响,红原大草原沙化日益严重,尤以白河流经的瓦切镇和邛溪镇境域最为明显。为和沙子“抢”牧场,牧民们自发行动起来。“最开始,大家都在治理点投工投劳,学习编织沙障,参与种草施肥。现在沙被固定住了,草场也正在慢慢恢复,我们还在积极开展管护工作,一起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保护好我们的草原。”德香村党支部书记巴马俄热说。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已成为阿坝全州的共识。而为了加速共识的形成,阿坝州打出一套“组合拳”——
织密法律框架,让保护成为“硬杠杠”。阿坝州制定了全国第一部湿地保护专门法规,与10余件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一起织密“法制化”保护网。与此同时,公安、法院、检察院协同联动,严厉打击生态违法行为,成功打造全国首个湿地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品牌──“鹤翔兰萨”。
推动产业转型,为牧民减畜增底气。“过去都是散养,牛一天到晚都在草地里,算上被踩坏的草,要20多亩地才能养活一头牛,现在不光给牛吃草,还给牛吃饲料,不到10亩地就能养活一头牛,少放几头牛,不仅收入不变,活还变少了呢。”若尔盖县唐克镇索格藏村牧民尕让交说,政府大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给了牧民们主动减牛减羊的底气。
开发公益性岗位,为牧民收入兜底。建州70年里,阿坝9888名农牧民当上了“生态管家”,其中,如科的故事广为流传。已经年过五旬的如科与黑颈鹤为邻14年,是若尔盖守护黑颈鹤时间最长的巡护员。在如科的眼里,成为一名湿地巡护员,不仅是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更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
植绿、护绿、爱绿、逐绿,正在成为阿坝州人民共同的信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正在成为阿坝州人民共同的追求。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壮丽辉煌七十年 感恩奋进新阿坝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坝州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一州两区三家园”高质量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详细] -
建设五个现代化新阿坝 推动新时代稳州兴州事业高质量发展
弹指70年,跨越已千年。1953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前身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成立,翻开了川西北高原的崭新一页。[详细] -
花开新时代 奋进新阿坝
70年革故鼎新、锐意进取,在8.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0万阿坝儿女团结携手,发展活力迸发,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各族人民感恩奋进,共同铸就70载的壮丽辉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