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次荒漠猫颈圈追踪研究有新进展
11月15日,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简称管理局)传来消息,该局利用颈圈数据,首次对野生荒漠猫个体的家域面积进行科学估算,结果显示,荒漠猫个体平均家域面积约3.3平方千米。
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管理局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开展荒漠猫卫星追踪研究。使用卫星定位追踪颈圈,累计追踪10只荒漠猫个体(雌性7只,雄性3只),共计6111个有效工作日,获取近27万个有效记录点位。此次荒漠猫卫星追踪颈圈佩戴项目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开展的荒漠猫颈圈追踪研究。
荒漠猫是中国特有的猫科动物,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卫星追踪颈圈数据,荒漠猫家域面积的大小具有季节性,夏季的家域面积更大,而冬季明显较小。同时,雌性家域大于雄性,且雌性在夏季家域范围显著增大。在交配季,雄性荒漠猫日活动范围大于雌性;而在育幼季,雌性荒漠猫的活动范围大于雄性。同时,荒漠猫可以作为祁连山国家公园浅山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现阶段研究表明,荒漠猫数量稀少,分布密度较低,其生理生态、繁殖、食性等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
记者了解到,对颈圈追踪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荒漠猫在祁连山麓的浅山、平原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原生灌丛、浅山草地、人造林和农田等多种类型的栖息地。荒漠猫的栖息地利用存在一定的季节和性别差异:在冬季,对人造林和灌丛的利用率增加,在夏季对农田的利用率增加;雄性对人造林和农田有更高的利用率,雌性利用的土地覆盖类型更多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世界首例被救护荒漠猫佩戴卫星定位项圈放归月余 生存状况正常
截至目前,世界首只救护后佩戴卫星定位项圈后放归的荒漠猫已经在野外生存一月有余,从卫星定位数据看,它在野外生存状况正常,活动区域在青海湖东北方,金银滩草原上。[详细] -
荒漠猫的新生活
今年3月8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救护了一只老年雌性荒漠猫。经过半年的治疗和调理,这只荒漠猫已恢复健康,体重超过13公斤。[详细] -
青海湖湖东地区首次发现荒漠猫
2日,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日前,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二郎剑分局巡查监测人员在湖东地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 [详细] -
“猫中特种兵”首次现身青海祁连
17日,记者从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获悉,近日,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签约摄影师周元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地区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