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探访茶马古道传统村落】道孚县泰宁镇:共话守护精神家园的活态遗产

发布时间:2024-01-25 08:11: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以综合科考为线,串联茶马古道沿线遗产和文化,一场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和茶马古道沿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协调的科学调研正在持续进行中。第一阶段,科考团队深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境内的古村古镇实地调研考察积累数据,其中6个村镇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第二阶段,科考团队走进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在探访中厘清现状,在分析中组建数据,为茶马古道沿线乡村振兴蓄力赋能。中国西藏网持续关注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城、古镇、古村等大量古代遗存,不仅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更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新时代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大意义。


图为20世纪30年代的泰宁镇街村,屋顶上的青稞垛格外显眼

  2024年初,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古镇古村遗产资源综合科考队来到道孚县泰宁镇,实地考察这一座由汉、藏、蒙等多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交融共生的文化古镇;挖掘这一座见证着中央政府治理康藏、兴边安民的历史古镇中的文化史料;探讨这一座在新时代形成的共有精神家园,依靠文旅发展、生态保护成为绿色镇、文旅镇的古村镇如何开足马力加速前进。


图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泰宁镇的街道

  泰宁镇藏名为噶达,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十世纪,后蜀政权就开始在噶达设置宁远军民安抚司。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朝又在噶达设置宁远府,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时任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在噶达重兵镇守,次年修建土城,“以资卫守”。古城建成时,城墙外面包裹着青砖,墙上有垛口,城墙上可以并行四匹马,城中设有市街、演武厅、关帝庙,东南西北有四个城门。和一般城镇方形布局不同的是,泰宁古城平面仿照的是清朝官靴的长圆形靴底形状,四角转折圆润,一头宽一头窄,据说是一对,另一只在北京。其寓意为:“天子脚下,守善之地,得天垂爱,天圆地方”。南面的城墙外有大片的草地,是原来的练武场,村民曾多次在练武场旧地址上挖到盔甲、剑等兵器。据科考队介绍,时至今日,在泰宁镇依旧可以看到,茶马贸易、治理康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社会景象。老陕街正月里的龙灯、中秋节的月饼,见证着文化融合的关帝庙、古城墙,与藏传佛教古寺、古街交融于时间的历史长河、空间的共有家园。


图为惠远寺远景

  行走在泰宁镇,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雍正年间,西藏发生“阿尔布巴”事件,为保障七世达赖安全,增强藏族上层人士同祖国内地的联系,清政府特选定泰宁这块远有森林牧场、近有溪水农田,气候与七世达赖出生地理塘、居住地拉萨相近的地方,拨出库银40万两,动员大量工匠和民工,仿照汉族佛寺,营造了一座规模宏伟、建造独特、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寺庙——惠远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七世达赖被迎请到该寺住锡。这是唯一一座由清朝专款建造、维修、供奉香火的格鲁派寺庙,享誉中外。


图为泰宁镇全貌

  如何将优势资源融入和美乡村建设?近年来,道孚县党委政府,紧抓泰宁镇的资源特色和文化价值,一方面探索建设民族团结、共有精神家园的教育地、实践地、示范地;另一方,挖掘乡土文化资源、非遗技艺,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事业,探索在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使经济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模式。


图为俯瞰泰宁镇

  “本次科考活动,厘清了泰宁镇的资源价值、调研了泰宁镇的发展实践,并针对如何让古村、古镇在遗产保护的思维下,鲜活起来取得更优发展,展开深入研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扎·索南周扎表示,在多方共同协作努力下,共话守护精神家园的活态遗产。以智慧赋能,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促进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古村、古镇历史文化遗存必将在城市的更新中不断焕发勃勃生机,绽放时代新韵。(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