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可可西里新年巡山日记:杰桑·索南达杰牺牲30周年,这里变成了啥样……

发布时间:2024-01-29 09:06:00来源: 新华社

  青海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2024年第一次可可西里巡山活动1月23日收官,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地处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境内拥有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生态地位十分重要。20世纪80年代,可可西里盗猎盗采活动猖獗,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遭到不法分子疯狂猎杀

  本次巡山的第二天,恰逢杰桑·索南达杰牺牲30周年。在索南达杰精神感召下,巡山队员扎根可可西里,用生命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净土。本次巡山,也是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出发

  经过多年努力,可可西里盗猎、盗采活动已基本消失。但近年来又出现了非法穿越可可西里的现象,这也成为森林公安部门巡山时重点巡检的内容——

  本次巡山于1月17日开启。记者跟随巡山队员从海拔4479米的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出发,深入可可西里腹地,行程逾千里。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局长阿旺旦巴介绍,可可西里巡山活动已开展近30年。森林公安局的巡山队员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可可西里巡山。此次巡山是2024年的首次巡山,由7名人员组成的巡山队伍深入可可西里腹地,对沿线区域进行多方位巡查。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车辆在巡查途中(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记者看到,当地风雪不断、飞沙走石,道路颠簸曲折。巡山队员驱车从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出发,途经卓乃湖、可考湖等地,对沿线地区开展常态化巡检。随行车辆配备了帐篷、睡袋、自热食品等生活物资和必要的急救物资。巡山队员白天凿冰取水,晚上则要住在野外的帐篷里。

  可可西里气候条件恶劣,本次巡山途中出现降温降雪天气,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极高的海拔和严酷的气候条件让巡山队员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本次巡山地点的最高海拔在5000米左右,相比于夏天,冬季巡山时缺氧状况会更严重。”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辅警袁广明说。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才文多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内与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在一起(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为守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和珍稀野生动物,可可西里森林公安部门不间断地开展巡山活动,每次巡山时长在5至7天。

  巡山队员表示,可可西里无人区自然条件恶劣,如果非法穿越不仅会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珍稀野生动物,更重要的是非法穿越者也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

  日记之一:

  无人区的第一个保护站

  可可西里常被人称为“最后的净土”,除了因为这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罕见的地质景观外,更因为这里自然环境严酷、人迹罕至。

  冬季的可可西里更甚。极寒和缺氧,只此两项考验就足以让人类在无人区寸步难行。考虑到还有几天在无人区的行程,安全起见,队员们商量后决定将我们过夜扎营的第一站选在了索南达杰保护站,这个无人区中为数不多的砖瓦房里。

  索南达杰保护站建设在青藏公路边,距离唐古拉山口300多公里。这是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建立的第一个保护站,也是我国首个为保护藏羚羊建设的反盗猎前沿站点。

  夕阳西下,索南达杰保护站映照在一片金黄之中。“太阳下山前,一定要喂完奶,否则天气太冷、牛奶凉得快,小藏羚羊喝了容易闹肚子。”说话间,驻站巡山队员才文多杰提着牛奶和奶瓶,匆匆忙忙向保护站后面的网围栏走去。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才文多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内给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喂奶(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跟随才文多杰的脚步,我们来到索南达杰保护站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这里占地550亩,分为大、小两个网围栏。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才文多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内给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喂奶(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还没靠近网围栏,三只小藏羚羊迎着才文多杰从远处奔来,等才文多杰进入网围栏,小藏羚羊争先恐后钻进他的怀里,一会儿咬咬奶瓶,一会儿亲亲他的脸颊。

  “这三只小家伙都是去年藏羚羊迁徙产仔时,我们从‘藏羚羊大产房’卓乃湖救助回来的,现在它们已经快半岁了,你看它们吃得多香。”才文多杰一边将“流着汗珠”的奶瓶喂给小羊,一边观察着小藏羚羊的身体状况。

  阳光照射下,小藏羚羊的绒毛闪闪发光。正是这独一无二的绒毛,曾一度引来贪婪的杀戮。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才文多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内与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在一起(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种叫“沙图什”的藏羚羊绒披肩风靡欧美市场,一条披肩可以卖到几千到上万美元,制作这样一条披肩需要3到5只藏羚羊皮。

  “我曾在1986年、1993年、1994年,三次来到可可西里考察拍摄照片,那个时候看到的藏羚羊数量一年比一年少,可能你刚发现远处有一只藏羚羊,转眼间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创建者之一、四川省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说。

  1997年,为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杨欣通过写书、义卖书,加上爱心人士捐赠,筹款60万元,在可可西里东缘建立了无人区第一个自然保护站,并以“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名字来命名。

  如今,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已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不足2万只,恢复增长至7万多只。而这座为保护藏羚羊建立的保护站,也逐步发展成集反盗猎、反盗采、科研、救护、保护、宣传为一体的中心保护站。

  “除了照顾小藏羚羊外,我还要负责在展示中心向游客介绍可可西里。”才文多杰告诉记者,自己去年接待了上万名全国各地的游客,“向大家介绍可可西里,我很骄傲”。

  给小藏羚羊喂完奶,才文多杰回到保护站。短短十几分钟,刚才喂奶的奶瓶就已经结了冰。才文多杰费力地打开每个奶瓶,将它们用热水泡在脸盆里。指着这些花花绿绿的奶瓶,他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降低传染疾病的概率,每个小羊都有自己的专属奶瓶。”

  在才文多杰身后,一块写着“高原卫士”的牌匾格外醒目。从今年1月15日开始,他和另外两名巡山队员要在海拔4479米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值守到3月1日换岗。


记者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宿舍内采访巡山队员(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查看监控视频、日常巡线、喂养救助回保护站的小藏羚羊……才文多杰说,保护站的工作虽然离家很远、也很辛苦,但看到小藏羚羊茁壮成长,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数九寒天,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夜间气温已低至零下30摄氏度。尽管开着电暖器,我和同事躺在睡袋内仍然能被冻醒,只好又将羽绒服加盖在睡袋外。

  受高原反应影响,凌晨一点醒来后,我就再也睡不着了。走到窗前,黑色的夜空像一块儿幕布笼罩着保护站,璀璨星辰仿佛触手可及。此刻,我想融化在可可西里广袤的苍穹中,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日记之二:

  亲近自然是人的本能

  冬季,低温让沼泽地带凝固成冰,我们跟随巡山队员进入到更深入的区域,像电影《可可西里》中描述的一样,体验了一次完整的巡山过程。

  “只要忍得住极寒和高原反应,就一定能和巡山队员完成巡山任务。”我们和巡山队员开始一道准备物资。加满汽油、采购方便食品、罐装饮用水,带好帐篷、氧气罐、睡袋。1月18日,我们和7名巡山队员、两名随队医生组成巡山队伍,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出发了。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两名巡山队员正在装车(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我们沿着青藏公路,向昆仑山走去。高山戈壁,黄土白雪,天大地大的荒原画卷,在离开格尔木市区后逐渐在眼前展开。即便这条路走了几十次,我仍然好奇,山里面有什么、山那边是什么,我想,这正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即便近在眼前,却始终让人看不透。

  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口是进入可可西里的“大门”,这里是黄色戈壁和青色草甸的分界线,杰桑·索南达杰的纪念雕像也矗立在这里,守望着可可西里。


巡山车队沿着青藏公路向可可西里行驶(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三十年前的1月18日,时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的杰桑·索南达杰为守护可可西里,遭遇歹徒袭击,不幸牺牲在可可西里腹地太阳湖畔。人们发现索南达杰时,他仍保持着战斗姿势,被零下40摄氏度的风雪塑成了一尊冰雕。

  选择在这一天出发,既是对这位环保卫士的怀念,也代表着可可西里巡山队三十年如一日,坚决守护可可西里的传承。

  雕像前,纪念人群低头默哀。“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环保卫士”,当地干部说,索南达杰用生命守护青藏高原的精灵藏羚羊。


这是位于昆仑山口的索南达杰纪念碑(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在索南达杰雕像前,青海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局长阿旺旦巴对记者说:“可可西里生态价值不可估量,坚持人工巡护就是震慑违法犯罪。”

  从昆仑山口继续向西前进,风里好像藏了冰刀,站在户外,凡是身体能接触到空气的地方都会感到又冷又疼。

  没过多久,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个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老巡山队员说,不冻泉是青藏公路沿线为数不多的驿站。

  在这里,茫茫荒野中,不冻泉保护站与几处名为“扎西客栈”“扎西超市”的平房一起立在海拔4600米的公路边。扎西超市是我们此行休整的第一站。巡山队员告诉记者,每次进山前,大家都会到扎西超市喝一碗酥油茶、吃一碗热汤饭。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车辆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巡查途中(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扎西是谁?队员们竖起大拇指回答道:“‘阿佳拉’就是扎西。”“阿佳拉”在藏语中是“姐姐”的意思,这些平房属于一位叫扎西德吉的藏族妇女,她是老巡山队员文尕公保的妻子。

  为什么要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开超市?扎西德吉说:“刚开始,是为了守在丈夫巡山必经的路口等着他,可在可可西里待久了,就忍不住想要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我不能巡山,就选择照顾好巡山队员,给大家做顿饭、烧壶热水,在这里一待就是20多年。”

  迎着寒风,我们继续向无人区进发,路边不时出现的藏羚羊、野牦牛成了我们的同伴。可可西里高寒缺氧、人迹罕至,但总有一股力量,吸引我们不断向前。

  日记之三:

  开往幸福沟

  冬日可可西里,苦寒萧瑟、狂风呼啸,终年不化的雪山一眼望不到头。眼前景象,实在让人难以将其与“幸福”一词联系起来。上午九点半,新华社报道团队跟随巡山队从索南达杰保护站出发,继续向可可西里深处挺进,目的地就是巡山队员口中的幸福沟。

  所谓幸福沟,并不是官方称谓,而是巡山队员们取的名字。巡山队员詹江龙告诉记者,巡山时从索南达杰保护站出发,越往深处走,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条件也越艰苦。而在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与太阳湖之间的一座火山旁,巡山队员们发现一个小山沟,那里不仅有一眼永不结冰的泉水,夏天还会长出一片绿草——这在可可西里颇为罕见。

  “在可可西里,有一个山沟能让我们冬天有水喝,夏天还能躺在草地上休息,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詹江龙笑着说。

  在可可西里可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不冻泉派出所所长詹江龙(左一)准备搬运生活物资(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队员们常说,踏在可可西里的每一步,可能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步。因此,在可可西里巡山,他们有一项“特权”,就是给巡山时遇见的一些不具名的山川河湖起名。红水河、蓝冰湖、平顶山……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是他们在这片无人区独享的浪漫。

  由于可可西里没有信号,巡山队员也缺乏专业设备。这些具有特点的地名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供他们辨别方位。

  车辆行驶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旷野,形态相近的雪山与河流不断掠过,我们的视野中充斥着单调的雪白色。“路的尽头还是路,山的那边还是山!”司机刘师傅忍不住感叹。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车辆在巡查途中(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下午16时,我们到达了卓乃湖。由于道路颠簸起伏,极为难走。不到170公里的路程,我们花费了近7个小时。

  卓乃湖又被称为“藏羚羊大产房”,平均海拔达4800米。夏天时,会有成群的母藏羚羊跨越千里来此产仔。而现在,这里没有了夏天的热闹场景,湖面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周围一切空寂冷清。下车来到湖边,凛冽朔风扑面而来,我们的脸色冻得发青,眼泪瞬间钻出眼眶。

  休息片刻,我们驱车从卓乃湖湖面越过,继续向幸福沟出发。队员们提醒,越靠近幸福沟,海拔会越来越高,气温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我们必须要和太阳赛跑,赶在夕阳落山前到达幸福沟支起帐篷。“太阳落山后,温度会降到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实在冷得受不了。”同车的巡山队员袁广明说。


1月19日,巡山队员袁广明在可可西里巡山途中,翻看自己孩子的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摄

  “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聊天间隙,袁广明唱起了歌。

  在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坚守寂寞的方式就是聊天。可日子久了,大家似乎把能说的话都说完了,时不时会陷入沉寂。每当这时,袁广明会哼唱歌曲。他最喜欢唱《画》,“这首歌的歌词有一种空旷和孤独感,会让我忘了自己身处旷野。”


这是幸福沟一旁的山坡,山坡上铺满黑色的火山石(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摄

  傍晚19时许,眼前宽阔的平地上突然出现一个山坡,山坡上铺满大小不一的黑色火山石,积雪掩盖下依稀有枯草痕迹。“终于到啦!”身旁的两位巡山队员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声。

  此时,远处挂在山头的太阳正收起最后的余晖,可可西里逐渐沉入暮色之中。

  巡山工作结束

  巡山队员告诉记者

  本次巡山中没有发现盗猎、

  盗采和非法穿越现象

  这表明可可西里地区

  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可可西里不冻泉派出所所长詹江龙说:

  “在可可西里执行巡山任务确实很辛苦,

  有时甚至还要面临生死考验,

  但这是一项很光荣的任务,

  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可可西里救助3只藏羚羊幼仔 健康状况良好

    记者22日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了解到,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日前成功救助的3只藏羚羊幼仔目前健康状况良好,不久将接受野化训练。[详细]
  • 可可西里启动2024年度首次巡山活动

    1月17日,青海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开始2024年第一次可可西里巡山活动。[详细]
  • 寻找索南达杰

    在玉树州,索南达杰几乎家喻户晓,了解索南达杰的英勇事迹是玉树孩子们从小的必修课。2023年底,玉树州挖掘红色资源,策划了情景党课《杰桑·索南达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