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乡村振兴在青海】抱团“幸福鹅” 致富“向天歌”

发布时间:2024-04-10 15:13:00来源: 青海日报

  色尔加村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洪玉杰 摄

  4月初,天气回暖。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色尔加村三花鹅养殖基地,在饲养员一声吆喝下,种鹅们围拢过来,簇拥在一起,热闹繁忙。

  色尔加村党支部书记羊壮项杰看着成群的种鹅,向记者介绍,“幸福鹅”进入到生长的关键时期,饲养员给鹅换上了精粗结合的饲料补充营养,等鹅长得又大又壮,出笼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初,常牧镇针对牧业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乏力、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短板弱项,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径,提出了“入股参营、合股联营、稳包统营、飞地共营、企业专营”的模式,由10个村联手购买近万只三花鹅种鹅,共同打造“飞地经济”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

  “以前这么大的项目,想都不敢想。”羊壮项杰感慨。尽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各村致富带头人深知,养鹅风险小,投资少、出栏早、见效快,且“大三花”成品鹅可以长到8千克重……

  早在两年前,色尔加村依托资源优势,探索建成千亩玉米种植,村集体经济增收70余万元,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为进一步寻找产业发展突破口,色尔加村瞄准了种鹅养殖产业,但场地规划建设、公司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问题成了摆在面前的“拦路虎”。

  关键时刻常牧镇党委政府及时协调,整合乡村振兴帮扶资金350万元,吸引全镇10个村共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入股,探索“党支部+公司+农户”的种鹅养殖多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不仅实现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还实现了村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双提升”。

  眼下,养殖场内清脆的鹅叫声不绝于耳,穿工服的工人们正开着装满饲料的车给大鹅喂食,成群的“幸福鹅”正在散步觅食。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成功运营后,据估算,基地预计年产肉鹅可达10万余只,养育鹅苗40万只,产鹅蛋3.5万千克,可实现年利润400余万元。

  “养殖基地按月招聘工作人员2名,都是本村的群众,主要负责清洗鹅圈、投放饲料、消毒等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不等的收入。”刚刚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仁青吉面露笑容地说道。

  推行“抱团发展”是为了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更好突破各村在单兵作战发展集体经济时地缘区位局限、资源瓶颈等限制性问题。羊壮项杰介绍,以色尔加村为代表的10个村,已经把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订单生产等种养紧密结合的生产组织方式作为优先支持方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流转土地35公顷,种植黑麦草、苜蓿草等饲草作物,形成“鹅吃地中草、草肥地上鹅、鹅壮地中苗”的“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立体养殖模式,预计流转收益可达5万元左右。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